第十六章 餘切所拋出的預言(2 / 2)

文豪1983 小時光戀曲 2915 字 1個月前

“你寫的這個研究,比我所看過的任何一個拉美文學研究,都還要全麵……把你有關於《百年孤獨》的地方刪去了,可以拿去作為喜好拉美文學的讀者們,接觸拉美文學的通識入門。”

餘切的研究稿,寶貴在從拉美的社會基礎上思考其文學創作來源,這是後來那一大堆卷出天際的研究員的拿手絕活,連本科生都會。

而八十年代,國內的研究主要是純文學上的研究——不是大家想不到,而是沒有這種條件。

這種研究方法,需要到信息大爆炸年代,對信息的收羅和檢索成本已經非常低的時候,才能廣泛應用,當然那時候也就不足為奇了。

餘切的研究也是有關鍵缺失的,大家都看到了。缺失由第二個看到的人馬識途指出。

他說:“餘切,我完全相信有這種事情。我什麼事情我沒見過?但是,一切要講證據,你這個要真正得到所有人的認可,隻有等書中的事情水落石出的時候,才能還你一個絕對公道!於是,你的一切才都閉環了,然而這卻是很難的。”

當然很難了,不難,怎麼會馬爾克斯本人都搞懵逼了?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描述了一個“羊皮卷”,在這個羊皮卷的結尾中,他寫下了影響整本書的預言:

“這座鏡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將在奧雷裡亞諾·巴比倫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

馬爾克斯寫《百年孤獨》的時候,他是悲觀的。

他強調,書中的馬孔多小鎮以及其中的家族,將會從世人的記憶裡徹底消除,包括它的遺跡也被颶風帶走。

因為人們對曆史的認識往往是從記憶的角度或是考古的角度出發的,當這兩者都無法確認其存在時,即便是曾確實存在的客觀之物也會被人們從曆史當中抹除,視為不存在之物。

這是否有1928年那一場“不存在”的大屠殺影響呢?那一年,馬爾克斯剛出生。

而1982年拿到諾貝爾文學獎,那時馬爾克斯已經是一個老人了。

一個人的一生,要走多長的路?

馬爾克斯一生不斷的追尋事情的真相,卻不斷的隻得到欺騙的隻言片語,無論是哥倫比亞的官方檔案,還是國外的報紙資料。仿佛羅生門一般的真相,不斷愚弄他,他無法看見事情的全貌,於是,他悲觀的寫下這宿命論一般的預言。

“將從世人記憶中根除……”

餘切當然不相信宿命論,他知道事情最終水落石出了。

所以在研究稿的末尾,餘切也拋出了自己的一個預言:

“主人公何塞阿爾卡蒂奧有關於‘屠殺三千個工人’的經曆,我相信有其真實曆史原型,就僅僅因為這一個關鍵情節,也不應該將這種現實前麵,冠之以‘魔幻現實’之名。”

“恰恰相反,事實將會完全的證明,從來沒有魔幻現實主義,隻有現實主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