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能接受襲人,就更能接受寶釵了,可是寶釵卻不能接受,到底她要的是做“寶二奶奶”,還是唯一的正妻,到底要怎麼辦呢?
唉,《紅樓夢》太複雜了,還是不要去想了。
打開門一看,“喲!”張儷輕叫了聲,“今天打扮過了?”
隻見餘切穿著呢料大衣,露出一截紅色的毛線圍巾——正是張儷送的那個。他的大衣剪裁合體,肩膀的線條利落而筆挺,雙排扣閃著低調的金屬光澤,既沉穩又乾淨。
又把衣領微微豎起了,當然是為了擋風,但是,嗬!還挺有個性。
張儷的眼睛都亮啦:“你還理了頭發呢,三七分,像是畫報從書頁中走出來哩!”
餘切笑道:“我過兩天要去和人見麵,整理了一下樣子,正式一點。”
“原來不是為了我,”張儷失望道,“那你和誰見麵呢?”
“王世民。《十月》刊的主編。”
“你都能上《十月》了?”張儷驚訝道。她雖然不怎麼看小說,也知道《十月》的名氣。
正在籌備的《紅樓夢》電視劇背後的顧問團陣容十分豪華,是文藝界的一場盛世,其中很多人同時也是文學大家。
張儷被動的也知道了《十月》這本刊物。
“就是《十月》!”餘切說,“我有份稿子被看上了,正在和他們那邊接觸……嗨,說這些多無趣,走,咱去看電視。”
播放《大西洋底來的人》的電視房就在留學樓底下,憑票進入。
正如國內許多大學一樣,燕大也專門有留學生樓,在學校南門附近,一共兩座樓。
為了促進留學生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當時抽調了78級中文係的近三分之一的同學,並且大多是燕京本地人。
因為他們周末一般都要回家,這也可以給留學生同屋留下一點自己的空間。
張儷對燕大的一切很好奇,抓著餘切問燕大的事兒和物,然而,偏偏她最先問的就是留學生們:
“餘切,燕大怎麼這麼多外國人?不怕被人看嗎?”
“有什麼可看的?我們燕大外國人多,大家見怪不怪了。”
“啊!白的、黑的都有呢,還有褐色的……嚇人!要是回我們蓉城,這些人都要被圍起來看,然後來了帶帽子的警察說,不要聚眾圍觀外國人!”
餘切說:“我聽駱一禾……就是給咱幫忙的一個朋友。他聊了個事兒,說這些老外不僅是長得不一樣,性格也很不一樣,而我們卻以為他們都一樣。”
“你快給我說說,什麼不一樣!”
“這是我聽駱一禾聊的——據說這些外國人來中國後,天天培訓學習,搞起鬥爭來,比我們中國人還厲害!但是又各有各的搞法,很有意思。”
“他們還搞階級鬥爭呢?”張儷驚訝道。
“四年前,留學生們為了聲援柬埔寨難民,組織起學生開大會,然後團結起來籌到了捐款,又在學校裡麵到處張貼小字報,都簽上名字摁手印……”
張儷納悶了:“餘切,這和我們有什麼不一樣的?不也一樣嗎?”
餘切就搖搖頭:“你不要著急,到了實際行動的那一環節,留學生就各有各的民族性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