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美國出版商(2 / 2)

文豪1983 小時光戀曲 2813 字 1個月前

王鏘不以為然:“美國姑娘獲得了革命友誼,而我獲得了美國國籍,這不是扯平了嗎?以後我就成立個婦科醫院,叫新東方,專門把東方的孩子接來到西方生。”

八十年代的美國人,就這麼討厭自己的國家嗎?難道真是越戰後垮掉的一代人?

餘切有點好奇了,“你和美國老百姓接觸過嗎,你覺得美國人覺得自個兒行嗎?”

“不太行,太自由了,太散漫,大家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不願意為美利堅民族出力。蘇聯入侵阿富汗後,他們的電視台天天放蘇聯即將徹底打通亞歐大陸,說他們美國要輸了……我們也要輸了。老百姓簡直是憂心忡忡。”

餘切忽然想到了有個美國小說《美國精神病人》,說的是消費主義下對人的異化,成“精神病人”了嘛,這小說是91年發行的,當年就震驚美國文壇,切中了美國老百姓心中的不安。

之後又被改編成電影,大導演大明星來合作拍攝。

如果餘切寫這麼一本小說,提前發出來,在這個美國更不自信的年代,恐怕影響力是很大的。

這是餘切第二次想要寫英語小說,第一次是看《大西洋底來的人》的時候。

沒想到,王鏘又繼續說,“他們美國人在我們中國特彆少,據說一趟飛機能全運走,像咱們燕京這塊兒的美國人,互相間都認識,是朋友,如果我成了美國人的男朋友,我也就是他們的朋友。”

“於是簽證官也是我朋友,他當然不會為難我了。”

這王鏘為了出國,真是什麼招兒都想透了,但餘切關注的卻不是這個,而是問道:“那你知道我們中國的美國人,有沒有誰是做出版商的?”

“有啊,露西家裡就是出版商啊,他爸爸是美國麥格勞希爾的高管,這個公司在全世界賣各種語言的小說。”

“露西是誰?”

“露西就是我女朋友。咱的紅寶書,他們也翻譯過。”

臥槽,太逆天了。

很難想象新化社翻譯《獨立宣言》,儘管這確實有可能發生過。

餘切當即說:“以後咱也認識認識你那幫美國朋友,聊聊文學。”

“成,他們就愛這些,但我跟你講,他們愛紅寶書勝過了一切中國文學。”

於是,餘切把《美國精神病人》的劇情梗概,寫在自己的備忘錄裡邊兒,將來找著機會就寫出來,看看有沒有辦法發出去。

這個露西是燕大留學生,對華有好感,又是出版商高管的女兒,簡直再合適不過。

西語係的同誌們,確實是有大用啊。

他心裡記下了這件事兒,剩下的時間又繼續寫《大撒把》,不久,複習起英語、高數這些功課。

元旦節是中國最早引進的洋節,八十年代的中國人也過元旦節,燕大這邊組織了各種文藝活動,可惜學生們基本沒空享受。

《十月》刊邀請餘切去參加京城作家的活動,餘切都拒絕了,以至於其他作家問起原因來很驚訝:

“啊?餘切老師竟然還是個大學生呢。”

元旦過後幾天,餘切收到了《外國文學研究》的樣刊,打開一看,他的《拉美現實主義》就在上邊兒,一字不落。

另一邊,駱一禾攥著新一期《人民文學》,急匆匆的找餘切跑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