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連環畫和慰問(1 / 2)

文豪1983 小時光戀曲 2775 字 1個月前

“餘同誌,沒想到你這麼年輕……你可是讓我們一頓好找啊!”

餘切匆匆趕到《十月》編輯部,就見到一個五十來歲的,身材乾瘦的軍裝中年人朝他伸出手。

“您是?”

“劉家炬,我原先是zz部宣傳部的,現在是《軍文藝》的編輯組副組長,我是個編輯……”劉家炬眨了眨眼睛,“我們說不定以後還要多見幾次麵。”

他側身讓開,介紹另外幾個軍裝同誌,他們確實是宣傳部的。

劉家炬是個老戰士,參加過朝鮮戰爭,跟著坦克進了漢城。後轉為領導傳記文學的作者,再之後調任到《軍文藝》當編輯。

他來這的目的也很簡單:“餘同誌,你的小說在前線很受歡迎,但是我們《軍文藝》沒有刊登,為什麼?因為那畢竟不是軍旅文學,你有沒有可能寫出真正的軍旅文學,我看過你的家庭背景,我認為你是寫得出的。”

“4月份,我們組織了一個文藝界慰問團,請你去見一見戰士們,去采一采風,創作一篇軍旅文學出來。”

這就是常見的約稿了。

餘切義不容辭:“我向學校請假,一定要要參加這一場慰問!”

“你不知道啊,這個前線已經接待過很多慰問團啦,這一次的規模最大,當然,之後開展的戰鬥也是不小的……對麵調兵遣將,蓄勢待發,這都是我們看得到的!要打回去!”

“還有,”劉家炬又說出一個想法,“我們想把你之後的作品改編為連環畫,放到前線去給戰士們看。”

餘切有點驚訝:“前線還能看連環畫呢?”

“當然有了,《高山下的花環》去年發表,今年3月份都印出來第一版了,遼美出版社做的,作畫、題字都是請的名家……我們打算啊,給你的作品請李鐸來寫名字。”

李鐸?

這人好像是後來書法協會的副主席,燕京不少地名都是他來寫的,八十年代“新聞聯播”欄目那四個字是書法字體,在當時也是他來寫的。

餘切說:“李鐸老師的墨寶,怕是不便宜啊。”

劉家炬就笑道:“什麼不便宜?凡是我們《軍文藝》覺得重要的作品,都要請到名家來寫題字,一條最多十塊錢八塊錢,我跟他混的熟了,連電話也不打,信當然更不會寫,拿著張字條就過去了……‘李鐸,來寫字’,就這麼回事!”

臥槽!餘切想起來了:

當時不管是誰的題字,從來沒有想過當作墨寶或作為資料什麼的留存下來。照相製版後,題字退回編輯部,就和這一期的其他原稿裝在信袋裡。

即便是著名作家和領導同誌的手稿也是如此,積累的多了,就裝進麻袋放到庫房裡,過個三年兩載,就送到造紙廠化紙漿。

後來經常有著名作家的手稿和領導的題字被拿出來賣,確實是真跡,就是這麼搞出來的。

餘切有點心動:“真要是請到了李鐸老師來題字,能不能把那一幅字拿來給我收藏呢?”

“你儘管拿!”

根據幾位同誌的介紹,部隊現在有個兩報一刊的說法,《人人日報》和《軍報》是兩報,《軍文藝》就是那一刊。

陸老大的副刊是《長征》,水兵的副刊是《逐浪高》,取自偉人的詩詞“心潮逐浪高”,後來改為了《水兵》。

《軍文藝》最受歡迎,每一期出來後,大家爭相閱讀,抓到一本就不肯放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