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關於這個院子……(2 / 2)

今天隻花了四十多塊錢,還達不到唐根生的興奮點。

所以,還需要繼續花。

等開春,院子裡挖個地窖,堂屋可以順著裡屋門北側門框砌個小後廚出來。

唐根生之前打聽過了,西邊是塊空場,隻有一小片竹林,竹林外是孩子體育課的操場。

所以,開個窗沒問題。

至於裡間屋。

唐根生打算買一張真正的床,那個木板,明天去木器營造廠時,順便訂製倆大抽屜,就架在窗台的位置。

當個大號的書桌豈不更妙哉。

唐根生可是在這次工作歸途時被點透了任督二脈。

既然打算當個兼職的文人墨客,豈能沒有作案工……呃,伏案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嗯,再記一筆:缺一把坐姿舒服的官帽椅。

最好是黃花梨或者小葉紫檀的,好用、驅蟲還保值。

一邊規劃,一邊收拾,不知不覺天就黑了。

唐根生沒開灶,去了胡同口花錢吃了頓熱乎的鹵煮火燒。

熱騰騰的飯食滑過食道,燙的唐根生整個身子都暖呼呼的。

等吃完回到家,推門進屋就立刻感受到了乾燥的溫度。

唐根生舍得燒煤,畢竟就現在而言,他買塊煤、煤球或者蜂窩煤,都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br>

……

唐根生接連忙了兩日,忙的熱火朝天。

帶營造廠的工人來丈量尺寸,不僅是做轉角櫃,順便再做個半麵牆的書架。

既然想吃一口文化人的湯飯,哪怕是兼職,也得打造好人設。

因為板爺阮達和熱情的劉嬸兒,唐根生認識了好幾戶院裡的鄰居。

這個院子住的人員比較雜,畢竟是好些單位前兩批分房落下的,塞了好些不同單位的住戶。

就拿前院來說,有煤炭局保衛科的新乾事魏東來,退伍軍人,沒趕上前兩波,一家四口是住了三個多月倉庫才搬過來的。

西廂房的宏仁小學教員劉嬸兒的愛人李春貴,是從斜對麵的排房,也就是黑芝麻胡同6號調劑過來的。

劉嬸兒一家五口,上有老下有小,住了兩年一間房,聽中院北屋正房的那三爺說,搬來西廂房還多交租子呢。

穿堂東住的是民營軋鋼廠的倉管員何愛平,穿堂西和東耳房還空著,不知會安排什麼人。

加上唐根生鐵道部的廚子,整個前院就像是一鍋亂燉……

嗯,用詞不準確,得叫群英薈萃。

“根生,這個點還要出去呀?”

劉嬸兒正在忙著做晚飯,李春貴自詡是個文人,有文人風骨,常掛嘴邊的就是君子遠庖廚。

嗯,唐根生是個廚子。

但劉嬸兒挺好,或許跟第二天敲門問唐根生換了個引燃的蜂窩煤有關係。

鄰居之間的互幫互助,就在這種環境和氛圍下變得越來越從容。

“是啊,劉嬸兒,我去萃華樓一趟。”

唐根生隨口回了聲,推著自行車出了垂花門。

東廂房南邊搭建的廚屋架子下也在炊煙嫋嫋,魏東來的媳婦在做飯,褲腿上還掛著個鼻涕蟲。

那是他們家老二,跟張東帆差不多大。

唐根生前日在找泥瓦匠去家重新糊爐子接管子時,遇到了大師兄,得知小師弟搬了新家,非讓他過去一趟。

這會兒正是萃華樓開始忙起來的點兒,後廚腳不沾地脫不開身,唐根生選這個時候過來,也是有意為之。

大師兄薛海山已經三十過半,都快能夠當爹處了,唐根生實在不想他再苦口婆心跟自己絮叨。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