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父皇,尚能飯否?
九成宮。
李世民坐在涼亭內,目光眺望遠處的蔥蘢林海。
隨著清風吹過,無數的枝葉晃動,仿佛一片無垠的海洋。
時有一群白鷺飛過,傳來幾聲啼叫。
“吐蕃的使臣可抵達長安城了?”
“回陛下,吐蕃使臣已經抵達了長安城。”
王德看了李世民一眼,繼續道:“吐蕃使臣此次前來長安城,曾命人前往蘇州,河南府查探災情一事。”
“除此之外,吐蕃使臣抵達長安城後,態度有些放肆,惹惱了江夏王,第二天太子主持朝政,言稱不和親。”
“不和親?”
李世民側頭看了他一眼,王德恭敬的拿出了兩份報紙,放在了李世民的麵前。
一份是明言報社,一份是天下報社。
兩份報紙都對太子所說的不和親,進行了一定的描寫。
不同的是,明言報社從百姓的角度上,誇大了此次不和親的後果。
從文章上來看,似乎隻要大唐不和吐蕃和親的話,那麼吐蕃的大軍,隨時都可能兵臨邊關,給邊關的百姓,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天下報社的報紙,則是更加注重了李承乾所說的自強!
大唐江山,該是由萬千大唐將士,熱血男兒共同捍衛的,而不是把這些重擔全部壓在了一個姑娘的身上。
如此,大唐又何須精銳的將士們,隻需要公主足夠多,便可以換取和平了。
除此之外,文章中關於李承乾與諸位公主皇子們的關係,也進行了一定幅度的描述。
於公於私,身為太子的李承乾,都有足夠的理由,拒絕這一次的和親提議。
並且,在朝堂上,李承乾還放話,讓諸位的大臣們想一想,若是把他們的女兒送去如此地方之類的話。
李世民默然不語的看著,直至兩份報紙全部看完後,方才笑著開口道:“太子那邊可有什麼消息傳來?”
“回陛下,太子送來消息,聲稱朝中有不少的大臣們,對於和親一事極為上心,與他意見相悖,遂親自帶著諸位大臣的折子前來九成宮麵聖。”
李世民抿了口酸梅湯,笑吟吟的說道:“看來,太子的說辭,是無法說服滿朝文武,所以想要先來說服朕了。”
隻要李世民開口拒絕和親一事,那麼滿朝的文武自然是不會抗拒了。
這不僅僅是李承乾一次增加威望的機會,更是一次父子之間的正麵對話。
“有多少大臣支持太子?”
“回陛下,朝中武將們,大多支持太子的提議,但還有不少文官們,覺得國庫空虛,當以和親為主……”
王德猶豫了一下,低聲道:“便是如那名言報紙上所說的一樣,對太子一意孤行,十分不滿。”
不滿?
怕是詆毀吧?
李世民冷笑一聲。
開春以來,大唐確實是出現了不少的災情,但是並不影響大唐軍隊的戰鬥力。…。。
哪怕是國庫空虛,麵對吐蕃興兵來犯,大唐也有足夠的把握,將其擊敗!
大唐何須看吐蕃臉色?
“紇乾承基那邊怎麼沒有消息送過來?”
“回陛下,千牛衛傳來消息,太子命紇乾承基,張思文,王衝三人各令武官虛職,前往江南道尋找藥典了。”
“尋藥典?”
李世民皺了皺眉。
“前些日子,長樂公主病情加重,長孫都尉邀請孫神醫前往診斷。”
“經孫神醫診斷後確認,此等病情與皇後娘娘如出一轍,好在孫神醫這些年來,在民間為百姓治病問診,找出了治療此病之法。”
李世民神色一震,“長樂與觀音婢的病情一樣?”
王德:“確實如此,孫神醫說,昔日的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中,有關於氣疾的治療之法。”
“隻可惜,這等藥典至今下落不明,後來是蘇塵公子查出了藥典的大致下落……”
“江南道!”
李世民緩緩吐出三個字,充滿了金戈之氣。
哢嚓。
手中的茶杯瞬間碎裂,一些殘片紮入了李世民的手中,仍是不覺。
“陛下……”
“可惡,可恨!”
李世民怒聲連連,“江南道有治療氣疾之藥典,為何不進獻與朕?”
“若是有此藥典,以孫真人之能,定能治好觀音婢!”
王德默默的為李世民包紮著手上的傷口,“太子殿下已經命人去尋了,定要治療好長樂公主,也曾對紇乾承基放話,若是有人故意隱藏,不願意交出來的話,把他們全部拿下……”
“拿下?”
李世民咬牙切齒,“未免太過便宜他們了,當株連九族!”
“不!”
“朕要誅了他們十族!”
“陛下息怒。”
李世民長歎一聲,目光眺望蔚藍的天空,依稀中有一張麵孔,正在含笑看著他。
李世民捏了捏拳頭,冷聲道:“太子說的好,但事情做的不夠狠辣!”
王德沉默。
“太子何時抵達九成宮?”
“當時黃昏之時。”
“傳令下去,太子前來無需通報,帶他前來見朕。”
“是。”
……
黃昏之時。
李承乾在一眾千牛衛的保護下,策馬來到了九成宮外,擦了擦臉上的汗珠,隨著太監來到了李世民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