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大人回來還有多長時間。”麥克問道。
“嗯,這個我也不太清楚,商隊那邊寄信是用了十天時間,大人帶著500農奴隊伍,起碼也要走一個半月吧,也就是說你至少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把這玩意琢磨出來。”
“一個月的時間夠了,放心吧,包在我身上了,不過宿舍的位置應該放在哪裡呢?”
“這麼多農奴,肯定不能放在居民區邊上,你就在三個屯子中選一個,在屯子裡麵建。”
“那就水車屯吧,水車屯農奴最多,耕地也最多,到時候也方便。”
“嗯,剩下的你自己拿主意吧。”
麥克點點頭,把草圖收入懷中,回去安排建造事宜了。
魯維德看著麥克離去的背影,輕噓一口氣,這事要擱之前,肯定又得他頭疼了,這就是手底下有人的好處。
有了幫手以後,魯維德也沒有空閒下來,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整個小鎮的管理和發展走向上來。
跟著奧丁手底下做了這麼長時間的政務官,奧丁老爺的發展思路,他也多多少少領悟了一點,不去追求短暫的利益,而是把目光放在更長遠的時間跨度上去看。
所以在老爺不再的這段時間內,他又重新調配了一下小鎮的各項人力資源,而不是跟以前一樣,一有個什麼事情,就是全部的人力投入進去。
在成功度過小鎮的起步階段後,這種做事方法就不適合了。
首先建築隊伍方麵,在建工程目前隻有養殖基地一個,但是未完工程卻不少。
比如新屯規劃區,造了一條街後就停止了,在現在六十棟已經售出了三十棟,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要全部售出了,到時候又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還有農田灌溉係統,耕地是不斷的在增加的,而與之配套的水渠水溝也要不斷增加,這樣才能滿足新耕地的用水需求。
針對這種情況,魯維德優化了建築工人的分配方式。
總共六十名在編的建築工人,其中二十名,回到新屯中去,繼續建造第二條街道,以他們的速度,三四天時間,就能完成一棟標準的二層木屋。
以後他們的任務,就是把房子,一棟棟建下去。
另外在派遣二十名工人,對小鎮的農田灌溉係統,專門進行修繕、加固、拓展的任務,要從長遠規劃上來讓灌溉係統更加合理,他們不僅是建築工人,還是富有耕種經驗的農戶。
哪裡的田需要多水,哪裡的田不用太多水,麵對高低起伏的地勢,水渠該怎麼走怎麼挖,是挖寬還是挖窄,這些種種都需要他們獨立的去思考,去完成。
奧丁老爺曾經說過,種田,是發展的基石,萬萬不能馬虎,對此,魯維德是牢記在心。
這兩個工程就用去了四十名工人,剩下的二十名,在派遣其中十名,每天去小鎮的養殖戶家裡,改建雞舍。
這項任務是奧丁臨走之前就安排好的,屬於飼養家禽激勵計劃的二段升級計劃-飼養條件改善計劃。
計劃內容是麵對全小鎮的養殖戶,市政廳出人出材料修整,擴大雞舍,給小鎮的家禽養殖帶來更多的便利。
不過也是有條件的,首先飼養數量必須達到二十隻以上,還要承擔一部分人工費。
這個計劃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支持已經踏入養殖戶門檻的家庭,繼續擴大飼養規模,並通過該計劃,改善喂養條件,避免家禽過於集中,喂養方式錯誤等帶來的虧本風險。
一個完善的雞舍,不僅能夠在單位麵積內飼養更多的家禽,還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隔離作用,抑製疾病的汙染和擴散。
這個計劃,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