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術,它終究是假的。假的東西,又如何能與真實相抗衡呢?”
“扶鸞請仙,乃是依據這世間最根本的道的方式,去觀察、去思考。
幻術在其麵前,隻不過是旁門左道罷了,又如何能夠與其對抗!”
聞言,吳文虛心地點點頭。
接著,李淳風又鄭重地說道:“不過,話雖如此,但你還是要切記,以後最好還是離那種人遠點。”
這已經是第二個人提醒自己,讓自己離那個黑袍人遠一點了,吳文再次認真地點點頭,將這番話牢牢記在心裡。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就憑自己現在的這點本事,如何能夠與那個僅僅一個眼神就能讓自己沉淪的人相抗衡?
更何況,他還沒有掌握扶鸞請仙!
說實話,吳文也不認為誰真能達到‘請仙’的那種,幾乎於絕對理智的狀態,和人機有什麼區彆?
與李淳風的交談結束。
李淳風繼續投身於自己的事情中。
而吳文則是走下樓梯,來到藏書閣的另一層,開始尋找有關幻術之類的書籍,打算好好補補這方麵的知識。
找來找去,吳文最後竟然隻找到了一本佛經。
但彆看這隻是本佛經,裡麵的內容卻是教導人如何對抗幻術的。
而其傳授的方式,就是通過修煉五識,讓自身不再受外界所欺騙,從而不陷入幻術之中。
人的意識,是由五識基礎組成的。
五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眼識:以眼根為所依,緣色境,即眼睛接收並解讀外界的視覺信息。
耳識:以耳根為所依,緣聲境,即耳朵接收並解讀外界的聲音信息。
鼻識:以鼻根為所依,緣香境,即鼻子接收並解讀外界的氣味信息。
舌識:以舌根為所依,緣味境,即舌頭接收並解讀外界的味道信息。
身識:以身根為所依,緣觸境,即身體接收並解讀外界的觸感信息。
佛經中闡述,人所觀察到的世界,也就是意識世界,其實都是由自身的五識所接收並構建的。
眼睛看到的色彩和形狀,耳朵聽到的聲音,鼻子嗅到的氣味,舌頭品嘗到的味道,身體感受到的觸感,這一切都是五識在起作用。
而幻術,則是通過乾擾或扭曲這些感官信息,來製造虛假的感知和體驗,使人陷入迷惑之中。
修行需回歸本真,即認識到一切外在現象都是虛幻不實的,隻有內心的清淨和平靜才是真實且永恒的。
通過修煉五識,自身才可以逐漸擺脫對外在現象的執著和迷戀,從而在麵對幻術時能夠保持內心的清淨和平靜,不被其所迷惑。
經書中,修煉五識的方法僅有兩步。
一是冥想,借由冥想來提升自己的專注力。
二是專注感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於五識的感知過程。
譬如,在觀察時細心分辨物體的形狀、顏色、紋理等細微之處;在聆聽時專心留意聲音的來源、音調、節奏等特征。
如此,在遭遇幻術之時,便能夠清晰地辨彆出哪些是真實存在的,哪些是虛幻的假象。
“專注,五識辨彆,這倒是和‘扶鸞請仙’挺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