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吃完,陸青青等人收拾桌子時,發現每張桌上的碗盆都被清空了。
這時候的人吃席,是真的在堅持光盤行動的。
整張桌子上,除了碗筷,沒剩下任何食物。
連大骨頭,都被孩子們拿走,啃著磨牙玩了。
散席時,客人們把帶來的桌椅碗筷又都帶了回去。
孩子們拿著碗往回走時,聞到碗筷上傳來的香味,又用舌頭舔了一遍。
大人們看見,覺得有些丟人,訓斥了兩句就不再說什麼。
各家都常年不見葷腥,孩子們饞也正常,訓斥也不過是防止其他人家笑話。
一群人一邊往回走,一邊眯著眼感歎。
“這頓飯吃得真飽啊!”
“是啊,這會家裡連糠麵窩頭都得省著吃,沒想到這群外鄉人這麼大方。
那大骨頭湯裡是真有肉啊,咱莊戶人家一年到頭吃不了幾回。
就憑這頓肉,以後他們有用得上我楊老三的地方,我肯定得幫忙!”
楊父走在人堆裡,聽著楊老三這麼說,接話道:
“這年頭,誰都不容易。
人家自己不舍得吃的肉,拿出來招待咱們,咱就得念人家的好。
以後可彆再說人家是外鄉人了,聽著傷情分。”
楊老三忙道:
“哎呦,你看我這張嘴,可不是喊外鄉人傷情分嘛!
不過楊叔,那咱們以後咋稱呼他們啊?”
楊父略一琢磨,最後決定按照最大的那座院子稱呼,喊他們“北院的”。
眾人往回走的路上,還在咂吧著嘴,回味剛才吃的肉味。
等走到村裡時,眾人遠遠地就看到了,楊樹林家的破屋上掛著的紅布條。
人群後頭,有個婦人跟邊上的婦人說起來。
“她三嬸,要我說,楊樹林那小子真是時來運轉了。
找了個這麼富的媳婦,以後他家怕是不用挨餓了!”
另一婦人接話道:
“可不是嘛,楊樹林那小子去接親的時候,我可是看見了,新娘子裝了大半車的糧食呢!”
“哎呦,真是不能比啊,楊樹林家以前窮成那個樣子,誰能想到他娶媳婦的時候,還能用上馬車呢!”
“這不就說嘛,那馬車全是北院的。
雖說跟那姑娘不是親戚,但能願意借馬車,想來情分也不錯。”
邊上聽著的婦人撇撇嘴:
“真替那姑娘不值啊,咱村子多少好小夥子,非得找那個楊樹林。
我看她模樣長得也不差啊,嫁妝又豐厚,真是......”
另一婦人忙拍拍她:
“你快輕聲些吧,人家都成親了,你說這些讓人家聽到,兩邊都不痛快。”
那婦人看看四周,見沒人注意到,這才壓低聲音道:
“哎呦,我這人就是收不住話,可沒什麼壞心思,你知道的,這事你可彆往外說啊!”
另一婦人點點頭:
“咱都認識多少年了,我還不知道你啊,放心吧!”
幾人說著,就快到了楊樹林家了。
楊樹林家房子就是三間茅草屋,院牆也不是那種高的,而是真正的籬笆院子。
從街上走,就能看到裡頭的情形。
此時,楊樹林的娘正咧著嘴在跟本家的幾個嬸子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