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要受到訓斥的何文彥聽了嶽父的誇獎,腰背頓時挺直。
莫元季繼續說道:“我聽了那個少年的情況,有點心動。剛好靜宜在我這裡,我帶她串個門,我們一家出了遠門,早知道靜宜她娘生病,說啥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出門了。”
莫元季這會眼睛濕潤,何文彥的背又塌下來,去年妻子生病,他派人送消息,京裡的莫家空無一人,隻有一對下人夫妻守著門。
他囑咐要是莫家來人就說去何家一趟,真不知道嶽父是為了靜宜的親事出了趟遠門,當初他還對嶽家有抱怨,妻子病重,莫家一個人都沒出現。
莫元季真的是為靜宜的親事跑了一趟,那家人在鳳陽府,那可是個窮地方。
他為女兒選的何家,除了女婿沒有一升官拋棄原配之外,他哪點也看不上。
沒想到女兒跟著辛苦受累之外,變得世俗起來,眼睛隻盯著官家。
他怕女兒女婿給外孫女選親事隻盯著幾品官家裡挑選,女婿和女兒接觸的都是些什麼人家?
有底蘊的人家怎麼會看中何家之女?
就算看中那也是家中子弟不成器,就這樣娶回去婆婆對兒媳還要挑三揀四,何家有什麼可以給女兒撐腰的?
他有的地方可以幫上忙,有的地方是愛莫能助,手伸不到人家家務事當中。
他當初看走眼,把女兒嫁到何家,何文彥是做官不行,為人不行,家務事一團糟,哪一點都搞不定。
自己親生女兒出嫁之後,眼睛學會往上看,彆說照顧娘家,多少都有點嫌棄娘家。
莫元季不是感覺不到,隻不過是自己生的,耐著性子壓著火,多少的也得管著。
所以莫元季給外孫女挑選親事,那家首先要比何家強的地方就是,家裡有錢,不是親家的親戚說的那樣普通莊稼人,人家上幾代是經商,後麵為了兒孫才置辦了田地,用幾代人的經營變成了莊稼人。
朝廷有規定,商家之子不能參與科舉,京城為官有權的人家,開鋪子做生意都是掛在旁人名下。
商家人做生意比莊稼人要有錢,他們要是給送兒孫念書,比莊家人有條件,到時候朝廷裡一半都得是商人之子。
商人賺了錢都轉行當莊稼人,不就可以參加科舉了嗎?
朝廷還有一個規定,必須三代之後才能參加科舉。
誰能保證賺的錢三代後都夠用?保證三代之後有會讀書的子孫?
真當考科舉努努力就行?
老百姓家裡能考中秀才的都是鳳毛麟角,考中舉人才有做官的資格,那你也得有人脈,考中進士是真正走入仕途的資格,也得看這個人的本事。
就像何文彥,說起來是進士出身,是從五品,家裡也算是讀書人家,不是娶了莫氏,他家連吃飯都吃不上。
莫元季去了鳳陽府之後,看家境很滿意,看人也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