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身向張掖(1 / 2)

歸義非唐 北城二千 3149 字 2個月前

“唳!”

五月初,當天空中的蒼鷹掠過藍天,其目光始終死死盯著那廣袤的大地。

在那水草豐茂的河西大地上,一支隊伍如棕色的長龍般,一路向東。

在這長龍前後左右各十餘裡外,零星遍布著許多騎馬的塘騎。

他們的存在,使得長龍中的弟兄可以輕裝簡行,不必負甲行軍。

“唏律律……”

軍馬唏律,馬背上的劉繼隆眺望前方十餘裡外的沙州軍隊,駐馬看了一眼自己的四周。

遼闊的草原上,塘騎以十裡為間隔擴散開來,將四麵八方的情況及時向中軍彙報。

經過福祿一戰,沙州軍繳獲了不少軍馬和駑馬。

如今的十三團也從步七騎三的混合團,變成了步騎各半的混合團。

百餘名騎兵在行軍時充當塘騎,在作戰時充當側翼,而第三夥隻是其中的一部分。

這是大軍開拔的第七日,這些日子大軍每天行軍四十裡,速度不算慢。

“按照這個速度,我們後天就能抵達張掖,估計明天前軍的探馬塘騎就能和張掖的番賊碰上。”

劉繼隆交代著,同時躬身從馬鞍一側取出水囊,打開喝了一口。

五月中旬的河西走廊已經十分炎熱,作為塘騎,劉繼隆他們人均穿戴甲胄,陽光照射下,甲片滾燙發熱。

普通的兵卒沒有錢置辦類似繡衫的東西,便隻能用布纏繞上半身,使得甲片沒有那麼燙。

“這天氣,也太熱了……”

駐馬劉繼隆身側的張昶忍不住開口擦汗,其餘人也都麵色發苦。

這個季節的河西走廊炎熱,以劉繼隆前世的經曆來說,正午時分的曠野外,起碼有三十五六度的氣溫。

這樣的氣溫,加上祁連山豐富的雪水資源,也難怪這個時代的河西走廊能做到遍地草場了。

“走吧,還得這樣慢吞吞的走兩天呢。”

抖動馬韁,劉繼隆催促眾人跟上。

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當太陽距離落下還有三個指頭高度的時候,前方的大軍也開始駐足紮營了起來。

見狀,劉繼隆他們並沒有鬆懈,而是警惕打量四周,等待其它團的塘騎換班。

此次沙州軍東征,有步卒一千五百人,騎兵四百人,另外還有民夫一千八百人,合計三千七百人。

相比史書上動輒十幾萬、幾十萬人的戰爭,他們這點人數明顯不夠看。

不過在這河西走廊,還沒有任何勢力敢保證能輕易吃下他們這點人。

大軍紮營時,張議潮親自指點將士們如何紮營,而張淮深、李恩、索忠顗、王景翼等人則是跟在他的身後。

對於大軍當下的規模,所有人都感到十分自豪。

“等拿下了甘州二城,好好訓練一番,我們也能擁兵上萬了!”

開口說話的是粟特人索忠顗,是當下沙州內部幾大家族之一的家主。…。。

自沙州軍隊一路東征以來,眼下在敦煌等六城設置了二十個團。

加上張議潮率領東征的九個半團,合計是二十九個半團,計五千九百人。

在這些團裡,張議潮能控製近十一個半,索氏六個,李氏五個,其餘類似曹氏、清河張氏等家族各自控製七個。

正因如此,索忠顗現在說出這種話,絕不是單純的感到驕傲,而是在試探。

麵對他的試探,張議潮沒有立即作答,反倒是跟在張議潮身後的李恩開口道:

“擁兵上萬說著好聽,但養起來可不是什麼便宜事,單說甲胄就足夠四州之地打造數年。”

“哈哈,那是自然!”索忠顗看似豪爽耿直,可心思狡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