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什麼定位?
近年來,“GQ”依靠一眾男演員的視覺大片牢牢站穩腳跟,在競爭激烈的雜誌市場擁有一席之地。
但論起時尚、潮流、品牌定位等等確切的內容與創意,腦海裡的印象卻格外模糊,甚至沒有記憶。
於是。
當人們提起這本雜誌的時候,知名度是客觀存在的;但討論影響力的話,卻乏善可陳,一片空白。
這也是“GQ”的一項課題,他們希望能夠在男人時尚領域擁有話語權和影響力,即使無法追上“時尚”和“她”的腳步,也應該和“魅力”、“時尚芭莎”等等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確立自己的地位。
然而,談何容易?
時尚,也就是巴掌大小的圈子,來來去去都是同一批人,甚至比好萊塢還小,打破現有秩序絕非易事。
比如,現在。
“誰?”
“時尚”雜誌主編安娜-溫圖爾(Anna-Wintour),時尚領域的傳奇人物,自1988年正式擔任“時尚”主編以來,將這本雜誌帶入一個全新境界,被譽為“時尚聖經”,真正開創了一個時代。
後來“穿普拉達的女王”這部電影就是以她為原型創作的,現在的安娜,毋庸置疑地站在時尚圈子金字塔頂峰的最高點。
所以,她有資格傲慢,同時,這也是她的一貫風格。
安娜懷疑自己的耳朵,一個眼神就朝著助理望去——
這已經是一個月內的第五位助理了,安娜根本不記得她的名字,一個眼神就足以讓那個女孩瑟瑟發抖,雖然她根本不知道哪裡出錯。
“‘GQ’。”助理重複了一遍。
周五的早晨,誰都沒有料想到整個紐約時尚圈的最大談資居然是“GQ”,準確來說,不止紐約而已,這股熱風是從西海岸一路橫跨整個大陸來到東海岸的。
時尚圈已經格外敏銳,第一時間就察覺到了異動。
安娜麵無表情,一個小小的“GQ”根本就不需要她動怒。
“雜誌呢?”
一句話就讓助理馬上將雜誌擺放在安娜的辦公桌上,然後助理就退出辦公室,留給安娜工作的空間。
安娜馬上就開始翻閱起來。
無聊。無聊。還是無聊。
一切都和印象中的“GQ”一樣,看似每期內容都在調整在變化,但本質都是一樣的,始終不敢打破框架,編輯部對潮流的變動沒有一點感知能力,翻來覆去隻能依靠演員的魅力吸引讀者,從如此角度來說,和“花花公子”沒有什麼不同,隻是衣服穿得多一些罷了。
這,不應該是時尚的打開方式。
在安娜看來,“GQ”隻是雜誌,卻不是時尚雜誌。
然後。
動作就停了下來。
安娜看到了安森係列照片,看了一眼,而後翻過去,又重新翻回來,再看一遍,一點點驚奇之餘帶上了些許審視,沒有表情的臉龐完全看不出情緒。
但有一點,她在這裡停留了許久。
誰能夠想到,“GQ”六月號,甚至驚動了安娜-溫圖爾?
事實上,銷量數字就能夠看出些許端倪。
在2000年的北美大陸,雜誌銷量數字依舊非常可觀,第一梯隊的“時尚”、“她”,每期銷量都能夠達到四十萬乃至四十五萬以上,在十五年後的網絡時代幾乎是一個不敢想象的數字;即使是“GQ”也擁有穩定市場,每期銷量穩定在三十萬附近。
而這一次,“GQ”打響漂亮一戰。
首批出貨量就已經高達二十五萬,畢竟休-傑克曼做封麵、布拉德-皮特西裝專題就是信譽保障;但數字沒有突破三十萬,則是因為暑期檔的競爭激烈,各大雜誌都使出渾身解數贏取讀者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