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辛苦。”
看到安森的身影,埃德加順手就將全程盯著的手機塞入口袋,站立起來,展露一個微笑,神情自然而放鬆地迎了上來,沒有顯得急切或者擔憂,就好像安森剛剛隻是和朋友閒聊而已。
“午餐我已經預約好了,怎麼樣,你下午是否有什麼計劃,我是說,如果沒有,我有兩張尼克斯的球票。”
一邊閒聊談天,一邊自然走向電梯。
旁人也許注意不到,但安森能夠看見埃德加一直暗暗給他使眼色,一看就知道是讓安森配合演出。
顯然,埃德加不希望表現得太過迫切或者太過緊張,儘可能呈現出一種隨意鬆弛的狀態,為試鏡收尾——
正式試鏡已經結束,但結束之後,演員的神態和表現、經紀人的姿態與動作等等全部都在旁觀吃瓜群眾的監視範圍,稍稍一點風吹草動就可能傳入那些製片人的耳朵裡,進一步影響演員留下的印象。
這會左右試鏡結果嗎?
一般不會。
但好萊塢就是一個巴掌大小的圈子,演員也好經紀人也罷,他們的形象、口碑、傳聞等就是在這些捕風捉影的瑣碎細節裡慢慢拚湊起來的,特彆是“蜘蛛俠”這樣的試鏡機會,消息傳播速度超出想象。
所以,埃德加也正在表演,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一直到電梯門關閉。
安森滿眼笑容地看向埃德加,沒有說話,而是用眼神詢問。
埃德加稍稍放鬆些許,但依舊沒有完全恢複原樣,“嘿,我們依舊在索尼哥倫比亞。”
看著如此警戒全麵戒備的埃德加,反而是安森笑了起來,“怎麼,難道他們還會觀看電梯的監視器?”
埃德加輕輕聳了聳肩,“一直有傳聞,迪士尼就會觀看電梯監視器,儘管沒有證據,但我們傾向於相信。”
安森沒有掩飾自己的意外,“為了什麼?”
電影公司著實沒有必要關注演員、經紀人或者導演,不是嗎?
“權力。”埃德加說了一個詞,卻顯得意味深長。
安森細細思索一下也就明白了,這些大型電影公司內部也應該有派係鬥爭,每一個電影項目的成敗都可能左右利益和權力的走向,自然而然,肩負項目命運的這些電影工作者也就成為他們的棋子。
“蜘蛛俠”這個項目,命途多舛,但索尼哥倫比亞依舊決定給予超過一億美元的預算,可謂是孤注一擲。
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1997年,索尼哥倫比亞憑借著“黑衣人”拿下北美地區全年票房冠軍,並且在年終票房排行榜前十名占據三個席位,表現出色。
但1998年和1999年卻陷入低穀,連續兩年隻有一部電影的北美票房突破一億美元,今年更是慘淡,暑期檔已經結束,索尼哥倫比亞依舊沒有任何一部電影北美成績邁過一億門檻,表現最好的“透明人”目前累積票房才七千萬美元。
索尼哥倫比亞需要振作,否則在頂尖高手的競爭之中就要掉隊。
“蜘蛛俠”,就是這個野心之作。
正是因為如此,這個項目背後的利益派彆之爭,也超乎想象。
埃德加的謹慎,不是沒有理由的。
一直到他們離開大樓,搭乘出租車彙入紐約的車水馬龍之中,埃德加才放鬆下來,顯露出自己的緊張和焦慮——
此時就能夠看出他的年輕和朝氣,儘管缺少經驗,但對工作的專注和野心,卻展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