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傑夫的堅持下,華納兄弟和一批優秀而穩定的導演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除了上述兩位之外,還有——
巴茲-魯赫曼(Buz-Luhrmann),托德-菲利普斯(Todd-Philips),紮克-施耐德(Zayder)。
順帶一提,在李安還是籍籍無名的小導演時期,傑夫就看好他的前景,數次項目都希望交給李安執導。
可惜,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華納兄弟對亞裔導演的排斥依舊非常嚴重,以至於他們錯過了“斷背山”,又錯過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一直到後來,傑夫從華納兄弟離職,一方麵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第八工作室;另一方麵在索尼哥倫比亞擔任要職,這才成功促進李安的合作,誕生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可以這樣說,傑夫是一個商人,卻是懂得拿捏分寸、尊重才華的商人,他對導演的放縱,帶來一係列糟糕的後果,比如紮克-施耐德執掌DC宇宙,引發爭議;但更重要的是,他為華納兄弟帶來了輝煌十年。
千禧年之後的第一個十年,華納兄弟幾乎是一騎絕塵遙遙領先,不止北美,在全球電影市場也同樣強勢。
現在,這位光頭,就站在安森麵前,甚至不等達倫介紹,就已經主動伸出右手——
“老友記”,製作公司就是華納兄弟。
而達倫?
在達倫決定由自己的製
片公司製作“欲望都市”之前,曾經和華納兄弟碰麵,探討過聯手合作的可能性,儘管沒有成功,達倫卻和傑夫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
顯然,當安森出現的時候,對安森來說,傑夫是一個陌生人;但對傑夫來說,安森卻不是。
安森也並不慌張,沒有向達倫求助,而是落落大方地看向傑夫,握住傑夫的右手,展露一個笑容。
“伍德。安森-伍德。”
一個自我介紹,就成功讓傑夫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聞名不如見麵,我現在知道大衛為什麼願意冒險了。”
潛台詞是……?
這是在調侃安森走後門嗎?
安森輕輕頜首,坦然接受調侃,“畢竟,他也不能砸了自己的飯碗。”
降落傘確實是降落傘,但安森依舊用實力證明自己,這才說服大衛-克萊恩選擇冒險,最終贏得了豐厚回報。
“哈哈。”傑夫輕笑出聲,連連點頭,“是的,他不能。他不能。”
站在三角形另外一個頂點位置的達倫,本來還有些擔心,畢竟這是安森有史以來首次和一個部分領導者級彆的幕後大佬碰麵,即使是業內打滾多年的資深演員也未必能夠淡然處之,卻萬萬沒有想到……
又一次地,安森帶來驚喜。
達倫:也許我應該在車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