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觀看電影或者戲劇的時候,往往喜歡“炸裂”時刻,因為這是看得到的,因為這是流露出來的。
但真正的專業人士知道,那些“看不到”的部分才是真正考驗演技的時刻,因為那是往內收斂沉澱的。
一個簡單直白的概念,觀眾常常因為哭戲而感受到震撼和衝擊,然而想哭卻哭不出來才是真正的困難。
畢竟,眼淚可能是眼藥水,但悲傷卻沒有道具能夠偽裝。
眼前,也是如此。
克裡夫一直在思考,安森的掙紮,是什麼?
進入劇組半個月,安森的表演順風順水,沒有遭遇任何困難,他和安森拍攝了幾場對手戲也如沐春風;而現在正在拍攝的這場戲,情緒也並不複雜,克裡夫無法理解安森的壓力,整個狀態都略顯僵硬。
這,不正常。
克裡夫不認為安森是什麼演技天才——反正此前的戲份沒有看出來,但也不認為安森隻是花瓶而已。
一直到現在。
一些得意和驕傲、一些苦悶和煩惱,同時還有一些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的浮躁,最後演變為一種倔強和一種疏離,下意識地就關閉自己的世界,將他人的關心全部拒之門外,這就是典型的青春期少年。
當我們處於青春期的時候,那些倔強那些叛逆那些橫衝直撞,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自己的本性如此,更多是因為一種困惑——
從孩子到成年,不僅需要麵臨荷爾蒙帶來的生理影響,同時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看待他人的視線也發生巨大變化,對於青少年來說,大腦開始變得浮躁,冒出一堆一堆問號,他們需要重新認識世界。
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引導需要幫助。
問題在於,他們不知道如何表述,明明問題就在腦海裡,卻找不到表達辦法,那種憋屈和鬱悶就容易演變為一種憤怒,困惑的憤怒、無力的憤怒、茫然的憤怒,還有拒絕承認自己一無所知的憤怒。
於是,他們選擇關閉心房的大門。
如果此時能夠得到父母、朋友、老師的正確引導,事情就將截然不同。
而彼得-帕克又更特彆一些。
他的青春期裡還多了一項超能力,一方麵躍躍欲試地想要測試超能力,就好像得到新玩具的孩童;一方麵又對生活的變化產生不安,此前壓抑的情緒全部都開始蠢蠢欲動,包括對瑪麗-簡的暗戀和對霸淩者的憤怒。
這種矛盾的情緒,在彼得的腦海裡拉扯。
想象一下,彼得的世界正在翻天覆地,同一時間有著太多事情發生,自然也就沒有精力理會其他人。
也包括叔叔的嘮叨。
在這一刻,安森就展現出了這樣的倔強和疏離——
僅僅從表情來看,自然無法解讀出那些複雜的情緒,安森的眼睛又不是提詞機顯示屏;但安森是正確的,也是恰到好處的。
眼神的飄忽、表情的微妙、身體的抗拒。
一個狀態而已,卻將解讀的空間拋出來,早就知曉真相的觀眾能夠明白,不明所以的本叔叔也能夠察覺。
巧妙。精細。
原來,這就是安森一直試圖尋找的狀態嗎?
不知不覺地,克裡夫也被卷入角色裡,如同本叔叔一般看向安森,戲裡戲外的界線被打破,略顯意外、又略顯欣慰,同時還有一些無奈——
無奈,是因為他和本叔叔再次被青春期的倔強拒之門外。
他經曆過、體驗過、也見證過。
不由地,他就愣住了。
深深地,深深地陷入一種無力感。
他沒有立刻開口,卻不是因為忘記台詞也不是因為精神出走,而是真正感受到試圖幫助彼得卻無從入手的有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