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交流,走秀導演就明白艾迪的意思,點點頭表示讚同。
誰能夠想到,迪奧最為重要也最為關鍵的男裝產品線第一次走秀登場居然出現意外,卻又錯進錯出地成就另外一番模樣?
史蒂文是一個門外漢,他看不出來,反正他看不懂時尚,他隻是從電影角度去打量眼前這一幕;但萬萬沒有想到,其他人專業人士也看不出來。
事實上,不止史蒂文,整個秀場所有人都不由屏住呼吸。
包括安娜-溫圖爾。
作為業界大佬,安娜沒有那麼容易糊弄,她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不會輕易被驚豔被震撼被衝擊。
從本質來說,艾迪-斯理曼的嘗試是打破男性氣質。
一直以來,男人被默認需要堅強需要硬朗需要肩負責任,自然而然,男士時尚也被傳統氣質禁錮手腳,艾迪所做的就是打破這個框架,暴露脆弱。
叛逆。自由。孤獨。消瘦。純真。
諸如此類等等。
簡單總結就是,男人也允許脆弱,男人也允許孤單,依靠這樣的理念,艾迪完成全新產品線的設計。
毫無疑問,這是對男士時尚的全新定義,一種衝擊。
當然,安娜也讚同,概念是概念,紙上談兵並不困難;艾迪的出色之處就在於將概念演變為設計,以線條和比例來展現這些理念,成功地製造衝擊。
這一份嘉獎,艾迪值得。
安娜相信,迪奧確確實實能夠顛覆現有的時尚格局,讓人們看到男裝市場的可能性;但如果僅僅隻是如此,還遠遠稱不上劃時代,他們需要再觀察艾迪兩到三個季度的設計才行——
不是靈光一閃,不是流星劃過,而是真正能夠形成一係列理念,並且在每個季度基礎上繼續發展。
另外,也要看普通人對這些設計這些款式的接受度,從高端走向普及,這是每一個劃時代時尚潮流的必經之路,那些高
端設計都是對潮流的一種嘗試一次試驗,激發靈感,最後運用到實際操作中。
在這一點上,迪奧和艾迪都還有一係列考驗需要麵對。
然而。
此時安娜也屏住呼吸,原因就在於安森。
現在安娜終於明白艾迪選擇安森擔任模特的原因:
氣質。氣場。氣度。靈感。
安森身上那種錯雜而矛盾的特質,艾迪敏銳地準確捕捉,注入設計理念,演變為一套套華服霓裳;從艾美獎到首映式,一步一步發展,進而演變為這場秀,每一個細節都完美契合。
一種震撼,一種衝擊。
在2001年的當下?
這確實是劃時代的時刻,一如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Ja)當初播放“顫栗”的音樂錄影帶一樣,沒有人知道發生什麼也沒有人意識到即將發生什麼,就隻是一種單純的……震撼和衝擊。
不要說其他人了,即使是安娜,她也在腦海裡想象著普通人穿上這些設計的效果,並且在男裝市場全麵蔓延開來。
難以置信地,安娜居然再次想起安森的那些話語:衣服,在被人穿上之前,就隻是一堆布料而已。
普羅大眾喜歡潮流喜歡時尚,往往是喜歡成為潮流的一部分,往往是希望通過時尚和自己敬仰的對象接近一些,往往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加靠近自己渴望的夢想。
而安森?
現在就正在賦予衣服靈魂,讓時尚和潮流演變為他的風格,並且令人向往——
安森,並沒有因為迪奧而耀眼,事實恰恰相反,迪奧因為安森而重新煥發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