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演技入門(1 / 2)

表演,一門源遠流長的藝術,可以往前追溯到幾百年乃至於上千年的歲月,經過漫長的沉澱之後發展到了今天。

一般來說,人們對演技的認知就是以動作、表情、語言等手段呈現一種狀態以及一個角色,這也是長久以來人們對演技的普遍認知,繼而形成傳統的學院派表演方式——

又稱之為表現派。

所謂的表現派,其實非常直觀,“表現”就是指肢體語言、麵部表情、台詞功底等等,演員需要準確地理解情緒、理解角色、理解劇情,然後通過精準的控製和準確的方式,將狀態呈現出來。

此類表演方式沒有捷徑可言,完全考驗紮實的基本功,這就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真實寫照,每位演員都必須經過係統的學習、漫長的培訓和專業的調教,從形體姿態到儀容儀表,全部都必須雕琢。

每一位演員對表演的領域層次不同、對基本功的練習程度不同,呈現出來的表演以及表演留下的韻味都截然不同,真材實料一目了然。

正是因為如此,在倫敦西區和百老彙的經典劇目,觀眾前往欣賞作品之前是需要提前了解演員卡司的,不同陣容呈現出來的觀看效果可能有巨大區彆,真正資深的專業觀眾往往會挑選特定的卡司進行欣賞。

甚至於,同一套陣容在不同日期裡根據不同表演狀態呈現出來的效果也可能有所區彆。

所以,也許有人好奇,為什麼那些專業觀眾們持續不斷地觀看同一個劇目,明明已經看過無數遍卻還是一次次走進劇院,這就是原因。

除了表現派之外,過去半個世紀時間裡,另外一種表演方式強勢崛起,甚至逐漸成為了業界主流,這就是體驗派演技。

所謂的體驗派,簡而言之就是演員完完全全帶入角色的現狀,以角色的狀態生活,根據角色的情況,帶入自身的理解,然後表達角色的情感狀態。

這種表演方式的崛起,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部分就在於電影電視產業的全麵普及,非傳統學院出身的草根演員越來越多,他們沒有接受專業訓練也沒有打磨基本功,很難以技巧或者方法去展現情感、狀態,於是也就誕生了體驗派演技。

影史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羅伯特-德尼羅在“出租車司機”裡的演出,為了感受出租車司機的真實生活,也為了感受當初劇本創作的時代背景,他在紐約真正地當了三個月出租車司機,真實地感受到了男主角的那種迷茫和癲狂。

這是典型的體驗派演技。

這種表演方式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瘋魔不成活”,完完全全忽略現實和虛幻之間的界限,達到忘我境界。

在體驗派演技的下麵,又產生一個全新分支,方法派演技。

從全局來說,體驗派和方法派本質是一樣的,要求演員帶入角色,以體驗角色的經曆和情感來完成表演;但區彆在於,體驗派要求演員百分之百遵循角色的情感,而方法派則允許演員替換情感對象。

簡單舉例,一位男演員扮演的角色要求在電影裡愛上一個男人。

體驗派的話,就要求演員真正尋找到角色身上的一個閃光點,然後愛上他。

方法派的話,則允許演員利用替代的方式,把角色想象成為一個女人,愛上他。

對於觀眾來說,可能看不出區彆,但對演員來說、對對手戲演員來說,真情實感的溫度卻是不同的。

慢慢地,方法派演技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普及,以至於體驗派演技退居二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