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嗎?”
“因為什麼?”
“湯姆-漢克斯。”
“然後呢?”
埃德加不由一噎。
本來,埃德加是在擔心安森緊張,試圖安慰一下安森,結果反而是自己被繞進去,一陣雲裡霧裡。
一個側身,埃德加看向安森,“那可是湯姆-漢克斯,我是說他是曆史上僅有兩位蟬聯奧斯卡影帝的演員之一,也是說他是演員工會裡最具權威的存在;而且,接下來拍攝的這場戲也……非常特彆。”
安森眼睛一亮,“噢,船長,原來你認真閱讀過劇本,我還以為經紀人說閱讀劇本都是敷衍一下的。”
埃德加滿臉無奈,但看著此時依舊氣定神閒開玩笑的安森,卻又忍不住展露笑容,有些哭笑不得。
安森沒有再繼續開玩笑,“如果你問我,接下來即將麵對湯姆-漢克斯,並且需要拍攝一場戲弄他的戲份,我是否緊張?”
“答案是肯定的。”
“是,我非常緊張。”
“上帝,如果我忘詞了怎麼辦?如果我太緊張暴露馬腳怎麼辦?如果我一直NG怎麼辦?如果整場戲的焦點全部被湯姆搶走以至於我淪為一個沒有人在意的陪襯導致整場戲的表演節奏失衡怎麼辦?”
“船長,我確實緊張。”
安森是認真的,吧啦吧啦一番話,讓埃德加也懵了,隱隱有些後悔,自己不應該給安森很多壓力。
——不一樣,確實不一樣。
在外行人看來,對手戲就是兩個演員在對話而已,除非是情緒宣泄、演技外放的話,很難看出差異。
事實,並不然。
對手戲講究的是一個你來我往,演員對角色對劇情對場景對台詞的理解是具有力量的,如果一個演員丟了一個“關鍵”過來,對手戲演員卻沒有理解背後原因以至於全然忽略,又或者接不住戲,整場戲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導致電影構建起來的氛圍被觀眾看穿——
出戲。
現實裡,出戲還是小事,也就是破壞觀影體驗而已;真正困難的是讓整部電影變得虛假,乃至於塑料質感,一個拚圖的出錯導致整部電影被拖垮。
這不是一種說法而已,現實裡不止發生過一次兩次。
對手戲,絕對不是對話、互動而已,更是一種切磋和碰撞,保持張力的同時又能夠融洽組合在一起。
對安森來說,這是一次全新挑戰。
截止到目前為止,“老友記”、“公主日記”以及“蜘蛛俠”的整體基調還是偏輕鬆,對手戲不講究“你來我往”。
“蜘蛛俠”裡麵,彼得-帕克和本叔叔、瑪麗-簡談心的幾場戲倒是有些講究,但側重點往往在安森這裡,允許安森自己發揮,比起你來我往來說,更像是獨角戲,互相碰撞的部分不是鏡頭捕捉重點。
“貓鼠遊戲”,確實是一個轉折點。
前有克裡斯托弗、納塔莉這樣的老戲骨為安森配戲,讓安森在表演領域展開探索;後有和湯姆-漢克斯正麵對戲的考驗,而且還是安森掌控局麵。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考驗。
僅僅隻是在腦袋裡想象一下,腎上腺素就開始快速分泌,如同海嘯一般占據大腦,不緊張是不可能的。
但緊張之餘,還有期待和亢奮——
畢竟,也不是天天都站在湯姆麵前表演的機會。
此前在“公主日記”劇組,安森羨慕安妮能夠有站在朱莉-安德魯斯麵前表演的機會;而現在安森也擁有了這樣的機會,雀躍和激動已經蓋過緊張。
老實說,心臟有些拉扯,正好,海登的事情稍稍分心一下,儘可能讓自己回到平常心的平衡狀態。
太緊張不好,太亢奮也同樣不好。
埃德加注視著安森,“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