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破冰時刻
熱潮,正在蔓延!
“……一股風暴正在醞釀……”
“‘蜘蛛俠’登陸院線……”
“……人人都在討論這位安森-伍德。”
“今天你去電影院了嗎?”
“夏天終於來了!”
隻言片語從不同電視節目不同電台不同報紙以及街頭巷尾熙熙攘攘地傳來,瑣碎的關鍵詞裡全部都和暑期檔千絲萬縷地聯係起來,彙聚成為一副巨型拚圖,彰顯電影市場經曆漫長的低迷之後終於蘇醒過來。
全麵沸騰!
周五早場的排隊長龍僅僅隻是一個開始,伴隨著福克斯電視台的現場采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整個北美大陸,傑西立刻展開後續跟進報道,全方位深入暑期檔票房市場的複蘇,引發熱議。
“蜘蛛俠”,以燎原之勢在青少年群體之中擴散開來。
不是因為彼得-帕克代表青少年,不是因為電影聚焦青春成長,不是因為電影不同尋常路地講述一個愛情故事,也不是因為安森成為萬千少女的偶像——
當然,上述原因全部包含在內,奠定眼前熱浪的基礎;但真正原因在於,潮流。
“你看‘蜘蛛俠’了嗎?”
“對對對,那個吻真的太浪漫了。”
“電影的最後我都心碎了。”
“噢,我不喜歡。”
“可是,為什麼?”
“本質還是超級英雄電影,我覺得沒有什麼特彆的。”
人人都在討論這部電影,喜歡也好厭惡也罷都在迫不及待地表明立場,哪怕那些標新立異特立獨行的群體也以“我不屑看這部電影”標榜自己的特彆,電影成為青少年們表態流行文化的重要標簽。
如果沒有看過也就跟不上潮流。
當小夥伴們興高采烈展開熱議的時候,跟不上節奏就可能成為局外人——沒有青春期的孩子希望自己成為局外人。
於是,電影就這樣在青少年之間形成一股席卷之勢。
這也是索尼哥倫比亞策劃宣傳期間所沒有預料到的——
從一開始,山姆-雷米就把電影當作一部青春校園電影策劃,索尼哥倫比亞也側重青少年市場宣傳,但考慮到原著漫畫被貼上宅男亞文化的標簽,再加上青少年消費能力的局限,他們也不敢懷抱太多希望。
結果?
全麵爆發。
周五的熱浪,在進入周六之後居然爆發出更駭人的能量,大大小小的電視電台節目無一例外展開討論,北美電影院終於久違地迎來洶湧狂熱的人潮。
終於!
破冰時刻終於來了!
等待了又等待的時刻終於來臨,世紀城一片歡呼,激情澎湃之間麵麵相覷地交換視線,眼睛裡閃爍著不可思議——
居然,成了?索尼哥倫比亞?
意外,絕對意外。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為索尼哥倫比亞鼓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