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科幻電影(2 / 2)

你是否後悔過?你是否曾經想要改變一個過去的錯誤?如果當初沒有說那句話、當初做出另外一個選擇,人生是否會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這樣的想法,恐怕每個人都至少在某個時刻想過一次。

安森,也不例外。

事實上,不止一次。

前世,在父親消失之後的日日夜夜,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的時刻,他瞪著眼睛看向天花板,就忍不住這樣想。

也正是因為如此,人類對於時光機器總是格外執著。

而“蝴蝶效應”裡,埃文擁有這樣的機會並且這樣做了,那些情感的反複與拉扯、那些經曆的衝擊與折磨,不止是悔恨而已,往往是一種錯雜而複雜的滋味。

安森現在依舊記得,熱情影迷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麵解讀這部電影,其中一個討論聚焦在埃文的動機上:

如果埃文真的如此瘋狂地喜歡那個女孩,不惜一切地一次又一次通過記事本回到過去,甚至不惜粉身碎骨,那麼這些年他始終不曾找過那個女孩,並且看起來也擁有幸福的情感關係。

安森想,也許那就是一個執念。

如果沒有機會改變過去,那段情感沒有實現的可能,那麼就保持距離、默默祝福,保留年少時光的那一份美好,定格在初戀的青澀與純真之上。

但擁有機會之後就忍不住把那份美好和潛在的幸福可能放大,仿佛那就是自己擁有理想生活的全部可能,於是飛蛾撲火般的孤注一擲,最後演變為一種執念。

所謂執念,往往是沒有理由的,至少表麵看來沒有理由,真正的因果關係隱藏在內裡;卻成為一個人行為的準則,並且徹底摧毀一個人的理智。

就好像“蝴蝶效應”一樣,不管不顧地走火入魔。

也許,唯一可

惜的地方就在於,電影沒有能夠呈現這樣的情感脈絡,也沒有能夠呈現角色的心理掙紮。

一方麵,是因為導演必須把精力放在敘事節奏上。

畢竟電影依舊是瞄準票房的商業作品,電影本身的思考與探討已經富有哲學意味,不能再冒著趕跑觀眾的風險繼續犧牲節奏,所以導演把真正的思考空間全部放在了電影結尾上。

自然而然地,給予角色情感弧光的發展空間非常有限。

另一方麵,則是演員對角色的理解。

在這樣一個專注於蝴蝶效應並且落腳於人類自身對悲劇、對命運、對生命思考的故事裡,如果演員沒有能夠理解這份複雜和悲愴,自然而然就無法在鏡頭麵前的有限空間裡通過表演賦予層次。

其實,“蝴蝶效應”這個角色的偏執,讓安森想到奧斯卡多項提名作品“血色將至”裡丹尼爾-戴-劉易斯扮演的那個被貪婪被欲望蒙蔽雙眼以至於走火入魔的角色,深入挖掘的話,他的靈魂是複雜而多樣的,可以展現一個普通人最後演變為魔鬼的模樣。

區彆在於,“血色將至”裡的魔鬼雙手沾滿了血腥,“蝴蝶效應”裡的魔鬼則最後將利刃瞄準了自己。

可惜,這部電影沒有能夠像“血色將至”一樣讓角色閃閃發光。

(本章完)

39288624。。

七七家d貓貓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123dua.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