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提問,眼前有兩個專訪機會,伊萬和安森,二選一,應該選擇誰?
伊萬!
難道不應該理所當然是伊萬嗎?
當然,安森是話題焦點,任何事情遇上安森就能夠成為話題,輕而易舉地製造爆點,但伊萬也毫不遜色。
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於,伊萬是演員,真正的演員,依靠“猜火車”這樣的獨立電影橫空出世闖入大眾視野,去年的“紅磨坊”又再次證明他的屏幕魅力,出演“星球大戰前傳”則是商業領域的全新嘗試。
和安森這樣的瓶截然不同。
不管是否承認,人們對瓶總是存在偏見和歧視的,正如同記者鄙夷狗仔,拒絕承認狗仔是記者的一員;演員也鄙夷瓶,拒絕承認瓶是演員——
演員是演員,瓶是瓶,這是兩回事。
所以,在伊萬和安森之間選擇,不就是在專業和流量之間選擇嗎?相當於記者和狗仔之間做選擇。
答案,再簡單不過了。
更何況,這裡是戛納,歐洲三大電影節,那就更加應該選擇伊萬了,不是嗎?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任何有職業操守的記者都知道自己的選擇。
然而,現實卻不然。
在伊萬和安森之間,記者們選擇了後者;而且還是在戛納。
如果隻是一個兩個記者,那還情有可原,各行各業都有害群之馬嘛;但現實並非如此,幾乎是壓倒性的優勢,記者們熙熙攘攘地一窩蜂湧向安森。
這,又應該如何解釋?
顯然,這刺痛了伊萬的神經。
“年輕的亞當”和“大象”同一天上映,儘管一個是一種一個是主競賽,度本身就存在明顯差異;但“年輕的亞當”居然一點一點聲響都沒有,查無此人,整個戛納的視線完完全全集中在“大象”身上,這讓劇組上上下下陷入尷尬境地。
畢竟,“年輕的亞當”劇組也不是一群無名小卒的獨立電影,不管是伊萬還是蒂爾達,他們都是響當當的名字,卻在戛納遭受如此冷遇,著實難堪。
伊萬不喜歡安森。
沒有什麼私人恩怨,隻是在拍攝“星球大戰前傳3”的時候,偶爾聽見海登-克裡斯滕森和彆人的閒聊,他說他和安森曾經是朋友,但現在安森不和他聯係了。
嗬嗬。
伊萬笑了。
答案,再簡單不過了,一聽就知道安森耍大牌,“蜘蛛俠”力壓“星球大戰前傳2”之後,尾巴就翹起來了。
海登就是一個愣頭青小傻瓜,單純得如同一張白紙,不要說勾心鬥角了,被彆人賣了可能還在數錢,自然不可能惹是生非,答案不就水落石出了嗎?
一個瓶,不過是一時風光而已,卻擺出這樣的姿態,這讓伊萬覺得很可笑。
但伊萬也沒有特彆惡感,因為他知道這就是業內常態,好萊塢需要瓶,一個瓶過時了就有另一個瓶快速跟上,這些瓶們都以為自己能夠永垂不朽,然而殘酷的現實會讓他們知道好萊塢不相信夢想。?…。。
伊萬不屑和安森一番見識。
然而!但是!
這樣的安森,居然在戛納搶走伊萬的全部風采,讓伊萬看起來如此狼狽如此愚蠢如此微不足道。
見鬼。
伊萬是真的生氣了,他不敢相信事情真的發生了,記者們為了一個瓶居然舍棄他這個真正的演員。
請問一下這些記者,你們腦子進水了?這裡是戛納,不是人民選擇獎,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