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點石成金
“格斯-範-桑特,職業生涯首次登頂金棕櫚。”
“‘大象’問鼎金棕櫚!整整時隔十年,美國電影繼‘低俗小說’之後再次拿下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項。”
“一次爭議,一次意外,一次混亂,戛納電影節最終依舊交出一份完美答卷:‘大象’。”
“戛納落幕——是‘大象’!”
“讓電影回歸電影——‘大象’贏得金棕櫚,安森-伍德贏得戛納。”
“從爭議到爭議,‘大象’在混亂之中脫穎而出,問鼎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項。”
“金棕櫚加最佳導演,‘大象’成為今年戛納電影節的最大贏家。”
“不止金棕櫚而已,格斯-範-桑特同樣收獲最佳導演獎,‘大象’備受矚目。”
喧鬨,嘈雜,全麵井噴。
媒體攜手狂歡,“大象”登頂金棕櫚的新聞浩浩蕩蕩地覆蓋主流媒體頭版頭條,毫無疑問地成為絕對熱門。
看看“紐約時報”的頭版,就能夠深深感受到閉幕式暨頒獎典禮製造的波瀾——
“‘大象’,金棕櫚。”
簡單,直白。
沒有任何花哨,也沒有任何噱頭,開門見山地直奔主題,甚至沒有感歎號加持,卻彰顯文字的力量。
在這篇尼古拉斯-弗林親手撰寫的文章裡,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把所有讚譽所有肯定全部送給“大象”。
一方麵,尼古拉斯從戛納電影節入手,對今年的作品展開全景瀏覽,不僅是最後四部得獎的作品,還有其他主競賽以及非主競賽的作品,在一番總結的最後,以“大象”收尾,展現評審團的勇氣和魄力。
另一方麵,尼古拉斯從”大象”入手,不僅分析這部聚焦校園暴力的作品,同時順著電影偽紀錄片形式裡展現的日常梳理當今社會裡青少年的狀態,最後展現格斯-範-桑特在這部作品裡留下的思考和餘韻。
全方位展開。
“……‘大象’是否能夠成為千禧年以來第一個十年裡最重要的作品,這依舊有待時間考驗;但毫無疑問地,‘大象’將成為今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尤其是對美國來說,我們應該清醒過來,注意到房間裡的大象。
未來,正在發生。”
“紐約時報”不愧是業內泰鬥,以全方位的深入報道製作一期專題,牢牢抓住這次“大象”登頂金棕櫚的機會,再次展現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以一篇深刻而全麵的優秀報道,在輿論狂潮裡發出自己的聲音。
而且,這依舊不是全部。
一切,正如尼古拉斯所料:一場風暴正在醞釀,從歐洲到好萊塢。
“誰是安森-伍德?從險些刷新電影曆史的‘蜘蛛俠’到問鼎金棕櫚的‘大象’,短短一年之內完成三級跳。”
“‘安森狂熱’依舊在繼續——‘大象’是如何拿下金棕櫚的?”…。。
“點石成金!安森-伍德再次證明自己的獨到眼光。”
本來,好萊塢正在等著看笑話,花瓶試圖轉型的故事天天都在發生,但真正能夠成功的演員屈指可數。
至今為止,最赫赫有名的應該就是“花花公子”女郎金-貝辛格(Kim-Basinger)在1997年憑借著“洛城機密”力擒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小金人的傳奇故事了。?然而,這樣的童話故事在“造夢工廠”好萊塢也寥寥無幾,更多時候,花瓶永遠都無法擺脫花瓶的標簽,最終在喜新厭舊的好萊塢裡被淘汰被遺忘,從方方麵麵來看,安森應該也是無數浪花裡的一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