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6 第一視角(2 / 2)

難以想象,安森才二十一歲而已。

當談話結束,安森禮貌地表示他需要補充一下電影節消耗的體力,當然,現在回想起來,這是他禮貌地表示需要一些私人空間的借口,但當時,我完全沒有意識到,隻是沉浸在深入談話過後的頭腦風暴裡。

我坐在一旁,滿臉呆滯,如同傻瓜一般,大腦卻根本停不下來,數不勝數的思緒以泉湧井噴的姿態炸裂開來。

一直到某個瞬間,我忽然意識到,我期待安森作為演員的表現——

我好奇安森出演‘加勒比海盜’的話電影會呈現什麼麵貌,我好奇安森出演‘芝加哥’的話又會為電影注入什麼色彩,我好奇安森下一部作品‘暖暖內含光’&‘蝴蝶效應’帶來一個什麼角色。

當我看到一部優秀電影的時候,我會好奇安森的演繹和詮釋。

顯然,安森的人格魅力已經征服了我。

但是,安森呢?

‘回家,做一個普通人。’這就是安森的期許。”

句號。

卡爾以一種稍稍特彆的方式為這篇文章畫上句號,但毫無疑問地,字裡行間完全沒有掩飾自己的讚許和推崇。

其實,早在戛納,卡爾就對安森留下深刻印象,儘管“大象”不是他的最愛,但這部電影登頂金棕櫚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安森挑選作品的目光令人印象深刻;而現在,卡爾對安森的印象分更是扶搖直上,瘋狂加分。

不得不說,巨星光環,看不見卻客觀存在,這是真的。

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哪怕卡爾已經在不同電影節不同首映式見過諸多頂級演員頂級導演,但看到巨星的時候依舊會心跳加速。

這位,可以算是偶像魅力嗎?

此時,細心的讀者應該能夠發現,卡爾的文章……沒有寫完——

然後呢?

如果卡爾在飛行全程沒有打擾安森,給予安森私人空間,那麼飛機落地呢?後麵又發生了什麼事情?

難道說,安森通過機場貴賓通道獨自率先離開,所以沒有驚動任何人?所以沒有引起任何媒體注意?

順帶一提,安森抵達紐約,完全沒有引起任何媒體的,從阿姆斯特丹的起飛到紐約的落地全程悄無聲息。

正是因為如此,卡爾的這篇博客才能夠引起廣泛回響,同時也引發無數質疑,強烈懷疑文章的真實性——

方方麵麵來看,卡爾是唯一一位親眼目睹安森返回紐約的人,至少是唯一一位在媒體上公開發聲的,這是真的嗎?這確定不是網絡造假或者粉絲文學嗎?

(本章完)

七七家d貓貓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123dua.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