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等待,靜靜等待,整個放映廳都在等待著。
然而,一直到字幕全部結束,轉折也沒有出現——
啪。
放映廳裡的燈光徐徐明亮起來,一下刺痛尼古拉斯的眼睛,條件反射地閉上眼睛,尼古拉斯以為自己會淚流滿麵;但並沒有。
恰恰相反,眼眶乾澀得可怕,以至於閉上眼睛的時候還能夠感受到刺痛,那種感覺如同連續三個晚上通宵工作一樣,合不上眼。
種種思緒,在腦海裡洶湧。
但是,應該如何形容呢?
難得地,尼古拉斯覺得詞窮,無法準確表達自己。
幾乎每個人應該至少曾經想過一次:
如果事情能夠推翻重來,一切是否能夠變得完美?
如果那些悲傷和痛苦沒有發生,生命隻剩下幸福和快樂該多少?
如果能夠改變一件事,自己的人生是否能夠圓滿?
“如果”,一個假設性的問題,背後包含著悔恨、遺憾、貪婪、欲望、不甘、憤怒、委屈等等無數情緒,不由自主地想著,重來一次自己能夠做得更好、那個悲劇沒有發生的話一切就會不一樣。
然而,隻有很少很少一部分人願意接受一個現實:
痛苦和磨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沒有悲傷,也就不存在喜悅;沒有考驗,幸福也不會那麼深刻;在勝利的對立麵,需要經受失敗的磨練。
一切,都是相對的。
完美,不存在,因為萬事萬物都是正反兩麵同時存在的,試圖否認其中一麵的結果可能就是徹底毀掉一切。
黑暗,往往是孕育曙光的底色,否則就如同陽光之於極晝、黑暗之於極野一般,它們都喪失了意義。
恰恰是那些痛苦、那些折磨、那些挫敗,那些我們竭儘全力否認和抗拒的東西,一點一點打磨性格和靈魂,最後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否認它們,本質相當於否認自己。
所以,在電影的最後,埃文親手用臍帶殺死了自己。
然而,這不是勵誌的心靈雞湯,也不是勵誌的雞血故事。
這是一個悲劇,徹頭徹尾的悲劇,富有哲學性的悲劇。
因為埃文親手抹去了自己的存在,消失得一乾二淨。
還因為埃文相信沒有他的世界,所有人都能夠得到幸福,這是一次對自己徹頭徹尾的否定。
還記得嗎?
埃文曾經擁有幸福的,他進入大學、風流倜儻、健康成長,再也不曾斷片;而一切在他試圖扮演上帝糾正錯誤追求完美的時候,開始分崩離析。
人類啊人類,總是如此。
一次次試圖扮演上帝,一次次試圖操控他人的命運試圖改變自己的命運,卻從來沒有積極的結果——
悲劇,悲劇,還是悲劇。
然而,人類學會教訓了嗎?
不,沒有,人類還是一次次在悲劇的輪回裡重蹈覆轍。?…。。
是貪婪,是自大,是傲慢,正如“七宗罪”一樣,人們始終無法逃脫人性和罪惡的枷鎖。
湯米、凱勒、蘭尼、安德莉亞他們會知道有這樣一個人為了他們的幸福而犧牲自己嗎?
答案,是殘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