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兩個世界
“怒海爭鋒”、“怒海爭鋒”……“洛杉磯時報”娛樂版頭條也一樣是“怒海爭鋒”,清一色全部都是“怒海爭鋒”。
卡爾-裡維特,電影影評博主,他不在紐約也不在洛杉磯,而在巴黎,這裡才是他生活的地方。
上次前往戛納電影節、以及後續前往北美大陸,全部都是因為有邀請;否則,他沒有足夠的資金在全球各地飛行,第一時間前往電影院觀看首映。
但是,在法國,他正在慢慢建立自己的穩定讀者。
自從戛納和安森近距離接觸之後,卡爾就對安森另眼相待,不經意間,總是習慣性地尋找安森的新聞。
比如這次——
“蝴蝶效應”上映。
卡爾也非常好奇,安森首次擔任製片人的審美品味;可惜,電影正麵撞上“怒海爭鋒”,一個重量級對手,後果是顯而易見的,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
鋪天蓋地地,各大新聞媒體的報道全部聚焦“怒海爭鋒”。
包括“洛杉磯時報”也不例外。
原因非常簡單,二十世紀福克斯的公關宣傳部門完成一份出色的工作,他們確保各大媒體的頭條焦點全部放在“怒海爭鋒”身上,新線影業根本沒有機會——
預算不足。
這就是現實,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正式進入誰吆喝聲音大誰就能夠抓住目光的時代,宣傳的重要性被進一步放大。
哪怕是安森,也無法扭轉這樣的局麵。
好萊塢,終究還是資本為王。
最後,懷抱著殘存的一絲希望,卡爾又打開了“紐約時報”網站,試圖在娛樂版裡尋找到些許不同。
然而——
“怒海爭鋒”。
卡爾,終究還是失望了,最後一個權威媒體淪陷。
一直以來,“紐約時報”都偏愛安森,這兩年更是撰寫多篇專題報道,令人側目,展現不同的安森;但可惜,在二十世紀福克斯的全方位宣傳聲勢麵前,他們也沒有例外,把娛樂版頭條留給了羅素-克勞。
“咦,等等。”
卡爾正準備關閉頁麵,他對“怒海爭鋒”沒有任何興趣,卻意外瞥到一張照片,手指不由停了下來——
安森。
這張照片,格外特彆,和印象裡的首映式截然不同。
安森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裡,一張張臉孔之上洋溢著明亮燦爛的笑容,一看就知道他們正在享受美好時光,密密麻麻地將安森團團包圍,然後安森似乎聽到呼喚,抬起頭看向斜上方,正好看向鏡頭。
哢嚓。
刹那定格為永恒。
在人群裡,在喧囂裡,但安森依舊輕鬆地脫穎而出。
那張臉孔,讓時光放慢腳步,輕而易舉抓住目光。
“安森-伍德:一個屬於朋友的夜晚——
‘蝴蝶效應’,一部關於生活的電影,卻遠遠不止如此。”…。。
瞥一眼,卡爾能夠看到作者的名字,尼古拉斯-弗林。
而且!
真正有趣的地方在於,頭條位置的確是屬於“怒海爭鋒”的,橫向占據整個頁麵,文字密密麻麻地鋪陳開來;但正下方,“蝴蝶效應”的專題卻足足三倍大小,浩浩蕩蕩的長篇專題搭配不同照片。
哈哈!
卡爾一下沒有忍住,直接笑出聲,隔著電腦屏幕仿佛也能夠看到那位記者的倔強和叛逆:
既然你們說了,頭條必須給“怒海爭鋒”,行吧,他們可以擁有那個位置;但我依舊決定用全方位的深入報道搶走他的風采,為“蝴蝶效應”發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