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冰火雙重
意外不意外,驚喜不驚喜?
“蝴蝶效應”的評論完全圍繞安森展開,本來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安森就是電影的絕對核心;然而,真正令人驚訝的是,安森居然拯救了電影——
依靠演技。
這……
瞠目結舌,懷疑眼睛。
也許,有人會說,這又不是第一次了,難道忘記“貓鼠遊戲”了嗎,沒有必要在這裡假裝一無所知。
重點在於,“貓鼠遊戲”基本就是一部時尚大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充分發揮了安森的顏值優勢,某種程度上,安森是本色出演,沒有技術含量。
至於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提名,那就更沒有必要多說了,懂的都懂,那純粹就是擺設用——
毫無價值。
然而,這次不同。
好評們不僅僅稱讚安森而已,更有甚者表示安森的表演拯救了整部電影,在一部糟糕透頂作品裡唯一值得肯定的亮點,安森首次展現巨星的魅力。
這,非同小可。
有一說一,“蝴蝶效應”隻是一部懸疑科幻類型電影,它無法像“亡命天涯”那樣以類型電影的姿態贏得演技提名,媒體的稱讚也不意味著安森能夠成為奧斯卡影帝角逐者,著實沒有必要小題大做。
真正的重點在於,安森獨挑大梁並且展現巨星魅力,讓一部平庸乃至於糟糕的電影煥發生命力——
如同“漂亮女人”的朱莉婭-羅伯茨一樣。
所以,為什麼不呢?
這確實是值得震撼值得驚訝的事情。
事實上,從中評到好評,安森的名字隨處可見,電影的亮點和優點全部集中在這位年輕的偶像花瓶身上,這絕對是電影上映之前沒有預料到的。
當然,事實依舊擺在眼前——
差評一片,好評一片,勢均力敵,冰火兩重天。
特彆是東西兩條海岸線針鋒相對的劍拔弩張著實精彩,同樣隸屬西海岸的“洛杉磯時報”和“好萊塢報道者”意見不同,同樣隸屬東海岸的“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也意見不同,整個評論風向呈現出一片混亂的格局,再次讓人感受到電影的爭議。
你一言我一語,種種意見沸沸揚揚。
場麵,格外熱鬨。
最終,隻有二十三家媒體參與的綜評落腳於六十一分。
勉強及格。
儘管“好萊塢報道者”、“紐約時報”等等媒體竭儘全力挽回局麵,但占據些許優勢的差評還是把平均分一路往下拖拽,差一點點就要越過及格線陷入更糟糕的局麵。
然而,即使如此,“61”,這個分數也依舊顯得刺眼,和去年“蜘蛛俠”、“貓鼠遊戲”兩連爆差距明顯。
所以,這算什麼?
安森首次擔任製片人交出一份差強人意的成績單嗎?
也許,現在就草草下結論,太早了。…。。
然後,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地,事情發生微妙的變化——
“蝴蝶效應”的討論熱度扶搖直上。
事情,是這樣的。
“怒海爭鋒”的如潮好評,毫無疑問抓住大量視線,這是具有壓倒性優勢的,不管是羅素的號召力,還是史詩類型電影的聲勢,在媒體一致性的好評之下,輕而易舉地站在大眾焦點,瘋狂搶占資源。
然而,一片讚譽背後卻有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