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1 後發製人(1 / 2)

第1152章?後發製人

羅傑-艾伯特喜歡這樣的夜晚,一部電影、一些小食、一些悠閒放鬆的時間,隻有他和他的思緒獨處。

電影,宛若一座橋梁,在他和記憶之間完成聯合,同時也在他和生活之間激起漣漪。

在這個時刻裡,觀看電影是一項工作,卻不僅僅隻是工作,同時還是一次回眸自己思考人生的機會。

羅傑自己也完全沒有預料到,觀看“蝴蝶效應”之後,他居然會想起“一一”,兩部截然不同並且完全沒有任何可比性的電影,卻以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在他的大腦裡交彙。

“當然,我不是說‘蝴蝶效應’能夠和‘一一’相提並論的意思,隻是兩部電影在不同風格之中觸碰到相似的語境:

解構生活的本質。

區彆在於,一個是飽經滄桑的中年人,一個則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

不同,卻相似。

正如同生命本身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卻沒有正確答案。

站在‘一一’身後的,是一位導演大師,他用自己的技巧和智慧賦予電影膠卷生命力;而站在‘蝴蝶效應’身後的,則是一位演員。

安森-伍德。

他的存在不僅是整部電影的內核和重心,同時也是電影持續延展持續發酵的動力源泉。

在這樣一個戲劇張力擁有壓倒性力量的劇本裡,情緒是簡單且直接的,沒有發酵空間,在連續轉折和海量信息之間持續翻天覆地,演員難以抓住重心把角色自身的層次和複雜呈現出來,對任何人都是一項艱巨任務。

然而,安森做到了。

毫無疑問,安森對角色和劇情有著深刻而全麵的了解,他對表演建立的架構清晰而完整,確保他的每一次登場都能夠抓住重點,並且展示自己在時間洪流裡的位置,將觀眾卷入這個年輕人的世界裡。

準確到位的情緒、清晰明確的架構以及豐富多樣的層次,確保在戲劇漩渦裡依舊能夠看到角色的棱角以及色彩,當故事走向最終高潮的時候,觀眾能夠感受到最後衝擊的震撼和激蕩。

他的眼神,具有一種語言難以解釋的力量。

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從未見過的安森-伍德。

並且,以安森為圓心,一眾配角們也奉獻紮實而專業的演出,把這個戲劇張力漫溢出屏幕的電影重新拉回現實,讓電影具有說服力,瑞秋-麥克亞當斯和希斯-萊傑都留下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電影,確實有待雕琢;但電影結束之後,我總是忍不住回憶起那一幕——

站在醫生辦公室門外,偷聽母親和醫生的對話,鏡頭對準主角的眼睛。在那一刻,他就已經做出了決定。

一個永遠改變自己人生的決定;並且,他沒有恐懼。”

電影,可以更好嗎?

當然。毫無疑問。

對此,羅傑不會否認;但正如羅傑一貫的標準,電影作品的好壞是相對性的,沒有必要拿經典藝術作品去衡量爆米花類型電影,同樣也沒有必要拿惡搞喜劇電影去類比頒獎季電影。…。。

和“一一”相比,“蝴蝶效應”差距明顯,完全可以說是不及格的學生作業;但和“驚聲尖笑”係列相比,“蝴蝶效應”則優勢明顯。

有趣的是,單純從可看性來說,羅傑認為“蝴蝶效應”比“大象”出色,整體而言和“貓鼠遊戲”相差無幾。

電影,果然是一個有趣的東西,對吧?

輕輕吐出一口氣,抬頭望向四周,羅傑想,自己應該儘快回家,在腦海裡的靈感平複乃至於消失之前,把這些想法記錄下來。

一旁,三三兩兩的年輕人滿臉亢奮、手舞足蹈地交談著,對他們來說,淩晨兩點,夜晚依舊還年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