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6 收集結局(1 / 2)

第1157章?收集結局

生活,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口味是什麼。

短短數天前,“安森-伍德VS羅素-克勞”還是熱門話題,人們熱情洋溢地討論著誰能夠成為下一位巨星?

在這裡需要定義一下,所謂巨星,到底是怎麼?

簡單來說,票房號召力。

在觀眾對電影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不知道題材類型、不知道故事梗概、不知道媒體綜評、不知道電影口碑,僅僅因為演員的存在,願意走進電影院。

即使是質量平平的作品,依舊能夠因為演員的存在而充滿魅力,繼而在票房市場取得出色的成績。

這,就是巨星光環。

湯姆-克魯斯,威爾-史密斯,哈裡森-福特,湯姆-漢克斯,朱莉婭-羅伯茨,梅格-瑞恩,金-凱瑞。

等等等等。

安森也好,羅素也罷,他們的聲勢都已經達到一定高度,距離巨星位置似乎隻有最後一層窗戶紙——

至少,在媒體看來是如此。

所以,安森和羅素都處於職業生涯的一個敏感位置,稍稍往前,可能就是通天大道,一個全新世界;稍稍往後,也許永遠被阻攔在巨星門檻之外。

機會,擺在眼前,每一部作品都將扮演重要角色。

在這一周之前,從方方麵麵來看,羅素已經做好準備,“怒海爭鋒”即將成為打破桎梏的推進器。

形成對比的是,安森的選擇顯得不安,充滿困惑。

此前,媒體對於安森擔任製作人首次挑選的作品著重高亮,原因就在這裡,這不僅是展示安森個人藝術品味和市場敏銳的機會,同時也是安森掙脫束縛更進一步的機會,然而,安森選擇了它——

就這?

前有“與歌同行”,試圖通過傳記電影尋求突破,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後有“蝴蝶效應”,一部投資隻有區區一千萬美元的作品,令人看不懂。

一周前,業內人士沸沸揚揚的討論完全聚焦兩位演員。

在他們看來,羅素即將鯉魚化龍,完成最後一步;然而,安森前途未卜,躋身巨星的腳步稍稍放緩。

令人扼腕。

又或者說,這就是命運的交錯。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安森和羅素的確是命運交錯,卻不是他們預測的模樣,而是截然相反的方向。

這,震驚了!

“怒海爭鋒”,媒體讚譽如潮宣傳鋪天蓋地的情況下,舞台已經搭好,結果卻是啞炮,什麼響都沒有。

“蝴蝶效應”,爭論、兩級、低調、甚至堪稱簡陋狼狽,排擠和吐槽滿天飛,結果卻創造曆史紀錄。

那麼,誰具有票房號召力?誰才是巨星?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但兩部同時間上映的電影卻不比較也不行。

當“怒海爭鋒”和“蝴蝶效應”選擇同一天舉行首映式正麵死磕的時候,人們絕對沒有預料到如此結局。…。。

但也恰恰因為如此,局勢一百八十度地完全逆轉——

票房號召力,一目了然。

羅素-克勞,正麵撞牆。

安森-伍德,扶搖直上。

好萊塢電影公司們紛紛自我檢討:

“蝴蝶效應”和“與歌同行”一樣,這兩個劇本都在好萊塢兜兜轉轉了一大圈,輾轉經手的製片人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但所有電影公司全部都不看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