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章?絕對熱點
“八月三十一日樂隊才華橫溢精彩絕倫的演出驚豔格萊美!”
“職業生涯首次公開正式演出,八月三十一日樂隊以真材實料證明自己為什麼能夠橫掃歐洲大陸。”
“碧昂斯驚豔開場,但八月三十一日樂隊閃耀格萊美之夜。”
“年度新人。年度專輯。八月三十一日樂隊成為格萊美最大贏家。”
“安森-伍德:他,真的隻是花瓶嗎?”
驚豔,讚歎,歡呼——
熙熙攘攘地,一片熱浪,整個北美大陸新聞媒體的標題關鍵詞全部清一色朝著八月三十一日樂隊洶湧而去。
不僅如此,世界各地媒體也紛紛投來的視線。
“八月三十一日樂隊引領搖滾複興狂潮。”
“第四十六屆格萊美落幕,搖滾重新進入大眾視野。”
“格萊美收視率創造二十年新高,安森-伍德居功至偉。”
1984年,格萊美在曆史上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邁克爾-傑克遜橫掃八座獎杯,“顫栗”這張專輯載入史冊,頒獎典禮更是橫掃五千七百萬收視觀眾,樹立一個至今無法超越甚至無法靠近的巔峰。
在那之後,不要說五千萬了,收視人數再也沒有能夠突破四千萬,那一夜的輝煌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
今年,整整時隔二十年,格萊美頒獎典禮再次迎來新高,收視人數達到三千七百萬,打響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如此成績甚至超過了上個月的金球獎——
八月三十一日樂隊居功至偉。
從數字從成績從得獎結果種種來看,格萊美贏很大。
當然,讚譽之餘,頒獎典禮也收獲一係列批評。
八月三十一日樂隊也好,碧昂斯也罷,在藝術創造層麵都不是今年最突出的歌手,格萊美選擇嘉獎他們,與其說是專業層麵的考量,不如說是跟隨人氣潮流的結果,這和去年頒獎結果的大膽創新相差甚遠,著實令人扼腕,格萊美應該銳意進取、趁熱打鐵才對,而不是被潮流夾帶著前行。
然而,這一切已經無損於格萊美全麵狂熱的姿態。
裡裡外外,上上下下,全部都在熱議今年的格萊美——
美國錄音藝術與科學學院才是最大贏家。
同時,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躺槍。
格萊美落幕,暫且撇開收視率、撇開紅地毯狂潮、撇開頒獎結果等等重要事實不說,有一件事格外特彆:
安森-伍德。
下半場開場演出,安森展現出來的才華,令人驚歎,不管是情感表達還是歌曲演繹,不管是舞台表現力還是歌曲創作力,這個年輕人可謂是技驚四座。
以前,僅僅隻是耳聞。
在2003年、2004年,網絡的信息傳播還是不夠全麵,八月三十一日樂隊歐洲巡演網站的熱潮不一定能夠讓所有人看到,儘管樂隊的名字頻頻出現在公告牌榜單之上,但終究還是缺少一些直觀衝擊。…。。
更何況,除了樂隊成立之前的“今夜秀”,安森和八月三十一日樂隊從來沒有在任何正式場合公開演出——
街頭演出?
業餘。
人人都可以街頭演出,普羅大眾們看到這些業餘演出也紛紛跟著起哄,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專業,就如同許多人認為自己是音樂天才,卻在登陸“美國偶像”海選舞台之後才意識到自己是音癡,這是一個道理。
想當然地,沒有人把圍繞在安森和八月三十一日樂隊周圍的那些讚譽當回事。
一直到格萊美之夜。
衝擊,震撼——驚豔。
讚不絕口。
狂潮,一波接著一波,根本停不下來。?一直以來,在好萊塢,人們對安森的印象停留在“花瓶”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