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掀開新時代的大門(1 / 2)

大半夜被從床上喊起來,這樣的時候可不多。

“你們都知道了?”沈康文問道。

眾人點頭,臉上無一不是在唏噓,並且齊齊羨慕的看向唐正明。

“正明啊,如果這消息沒有水分,咱們湘南大學生物學院可真是出了真龍。”

“院長你這比喻。”直到此時,和眾人一樣,唐正明也沒從電話裡聽完消息後的震撼平息下來。

“比喻怎麼了,很貼切吧。”沈康文一邊走一邊感慨,“我就沒見過這麼厲害的年輕人,而且,他才二十四歲不到啊。”

眾人更是沉默,是啊,他才二十四歲不到。

按照出生日期來算,要到年底,程翔才到二十四周歲,而僅僅這個年紀,程翔已經做出好幾項重大成果,並且隨便一份拿出去都足夠尋常研究人員一輩子,甚至一輩子都抵達不了的高度。

更恐怖的是,程翔完成這些成果總共所花的時間還不到一年,準確的來說,從三月份開始獨立接開題,到現在也不過五個多月的時間。半年不到。

後生可畏。

這樣一個學生,出現在自己的學院,而且選擇了生物專業,一行幾人無一不感慨慶幸,這樣的人才,如果流失到彆的行業,特彆是去了文化娛樂,那可真是可惜。

不是說文化娛樂不好,而是,論對國家社會進步的推動性作用來說,自然科學是毫無疑問的第一。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不是說說。物質基礎打得牢,精神文明建設才有雄厚的基礎。

很快,眾人趕到現場。

仔細查驗之後,聯合兩大學院的教授專家組,確定了程翔這份生物芯片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真·生物芯片正式宣告落地。

馬不停蹄,誰也無法阻擋教授們的熱情,兩個學院的教授連夜趕工,開始完善測試過程,要將成果公布出去,僅僅先前的測試可是不夠的。

同一時間,程翔被趕著去把論文補上。

“你小子速度點,這次不比以往,你這份成果必須同時投《天工》和《天問》,無論從理論還是工程領域,都是開創性的成果。”

“快點趕出來,這幾天,我們吃住就在這實驗室了。”

程翔擋不住教授們的熱情,隻能歉意的看向陪著一塊熬夜的張德明教授。

張德明嗬嗬一笑,”不用管我,這熱鬨我看的過癮。程教授儘管忙去。“

“而且,這樣的熱鬨來的好啊,你這份成果一出,估計都不用我去主動做什麼,那些手機生產商百分百會變著法的找上門來求合作。”

“我倒是期待他們會開出什麼樣的條件了。”

五天之後。

兩篇內容不同的論文分彆在《天問》和《天工》科學期刊橫空出世,生物芯片,一個開創性的概念在互聯網的傳播下,迅速傳遍全世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