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我在農藥上,也是一個王者。”
“怎麼說,按照我在學界的研究成果,怎麼也可以來個黃金起步吧。”
結果,好家夥,評級竟然是個青銅三。
老臉有點掛不住啊,不論是當年還是現在,青銅,都是和送人頭劃等號,馬保民嘴角苦澀,看向隔壁兩位,這一看,隔壁這兩位的表情又何嘗不是。
互相看了看,眼中的情緒展示的清清楚楚。
“青銅三?”郎思源試探問道。
“嗯,你呢”
“我也是……”
兩人隨即看向方慧琴,方慧琴也是感覺有點囧色點點頭。都是學術資深的老牌教授,如今通通變成了青銅。
馬保民感慨說道:”如果是彆人給我定個青銅三,我肯定馬上要急上眼和他理論。“
“但是,定級彆的是程所長,他定的級彆,我服氣。”
馬保民作為曾經的舌戰王都服氣了,郎思源和方會琴還有什麼好說的。
略微交流一番後,幾人迅速對著插件式基因框架的內部研究分支仔細琢磨了過去,一邊琢磨,也一邊溝通交流的。
中午,後勤團隊及時送來了食物。
不是統一的大盒飯,幾個月下來,在趙雪的主持下,後勤部門已經拿到了一張所有研究成員的日常飲食表,不僅如此,後勤團隊委托醫學院以及生物營養學團隊,以及信息技術學院的聯合打造下,製作了一款營養學軟件,該軟件在得到研究成員每日掃描得出研究成員的身體情況細節,進而對每日的餐飲進行適當的調整。
當然,所有研究成員也有自由點餐的權利,隻不過,如今已經很少有人這麼做,即便是自己選擇,也不過是偶爾來了興致體驗一下。
大部分時間,他們一是沒工夫去關心,二來,有功夫的時候,主要還是自己點餐不具備那精準的針對性,對身體的營養效果確實趕不上這款後勤團隊搗鼓出來的係統。
而一旦他們身體的健康評分達不到標準,當天就會被禁止進入研究大樓。
這條紅線,從最初的抗拒,到現在,眾研究員已經自覺去執行。
扒飯的時候,嘴裡吃著東西,也不影響眾人之間相互交流。
馬保民,郎思源,方會琴就成了一個交流小團隊。
“程所長,果然還是一如先前一樣,做什麼,都是挑不出半點毛病。單就這份劃分來看,完全囊括了我對插件式框架能想象的所有死角。”
“甚至還有許多的研究方向,我想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郎思源感歎道。
“那還用你說,彆想著用自己那小短腿就和程所長比身高,你這不是不自量力嗎。”陶思源懟自己,馬保民可能提不起勁,但是,事關程翔的事情,他的戰鬥力忽然就來了,直接說的郎思源沒話說。
郎思源瞅了瞅自己的身高,168厘米,好像是比程翔那接近一米九的大個要差遠了。
得,馬保民這話懟的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