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的程前哪怕躲著,那樓下的喧嘩還是不住的往耳朵裡鑽,一雙眉毛跳個不停,“我怎麼不記得翔子小時候有這麼多小朋友……”
當天,程翔榮獲2037年華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新聞傳遍全球。這還不算完,第二天,又傳出消息,程翔已經被增選為華國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
二十五歲的年輕人,獲得這樣的榮譽,可以說已經徹底占在了行業的最高峰。
也不知道誰爆料的,互聯網,程翔的個人語錄已經成了一種當下的潮流。
“皮膚乾燥?放心,我有空給你做一款熬夜無憂的麵膜!”
“有痔瘡?放心,等我有空,我就給你做一個基因改造的蟲子,把你那痔瘡吃掉就完事。”
“樓上便秘嗎,放心,等我有空……”
諸如此類,等我有空。
而這次事件的主角,此時正站在一個重要的會議廳裡麵,會議廳裡,坐著的,是華國各主要行業的頂尖人才,可以說是華國的智囊團隊。
來京城領獎,是緊急。
不過,程翔順路,卻是有一件更加重要的大事要辦。
抵達京城的當夜,他就將自己已經整理多時的一項大計劃提交了出去。
插件式基因框架搭建成功,自體器官培植,不過是最簡單不過的應用,遠遠沒有釋放出插件式基因框架的真正威力。
正因為他提交的那份報告,才有了今天的這次全體會議。
程翔,此時正站在會議廳的講台上侃侃而談。
投影儀上,正在播放的,就是自體器官培植器裝配的那一幕,在眾人目瞪口呆中,看到了元細胞從最初模樣到變成自體器官定向培植產品的全過程。
“生物科技,竟然已經能夠做到這種程度了?”
“這樣的生產方式,聞所未聞。”
驚訝,不可思議,難以置信,生物專業的都會震驚萬分,更何況這群大多非生物專業的人群。
畫麵還在持續變化,緊接下來的器官生產過程,更是讓會議廳內的所有人眼珠子快瞪出來。
人體自體器官定向培植的臨床試驗已經進行了個把月,但是,今天,是他們絕大部分人第一次看到自體器官培植的全過程。
“這也太快了。”
“我記得國外有過將培植的器官移植在人體表皮上,等到長大後再移植到待移植部位。光是那個等待生產的過程,就要數個月到一年不等。”
“這個自體器官定向培植的平均培育時間,太快了!平均半個小時,不可思議。”會議廳內,一老者感慨說道。
“老何,程院士前天提出的那個提案,你的意見呢?”
“當然是投讚成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樣的技術,必須大力支持。上麵召開這個會議的主要目的,我可以肯定,這絕對不是征求我們同意不同意,更主要的,應該是想從我們這些人各個角度去發現,這項技術全麵推廣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收獲。”
“上麵,應該會參考這些意見,來最終確定支持力度的大小吧。”老何經曆的事情多了,看問題也是非常透徹。
“老何你說的沒錯。全麵推動這樣一項技術,確實是一件大事,這一年來,程院士可是把醫藥行業攪和的天翻地覆,本以為就算不是全部,也應該差不多到了極限,誰想到,現在看來,那一切僅僅是個開始啊。”
“或許,這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開端!”老何鄭重萬分,一旁交談者聞言也同時呼吸一緊,下意識喃喃道,“第四次科技革命。”
簡單的幾個字,卻是無比沉重,仿佛一幅曆史的大幕正在眼前緩緩揭開,而他們,就是這一幕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