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項需求功能指標如下……
“單人太空飛行器。”
“這是直接要把太空往返變成如今的家家戶戶都有小汽車嗎?”
“單人太空飛行器,這要求指標,比下麵貨運飛船,采礦飛船還要厲害。”郎思源說道。
“老狼,你不要光說指標高,關鍵是這積分也差出一大截。”馬保民說道。
“要求高,積分多,這並不奇怪。人類社會的核心是人,太空真正要繁榮,那麼交通必須首先要方便。”方會琴插嘴道。
“沒錯,要致富,先修路。隻有去太空和開車一樣方便,那麼,太空事業才能迅速繁榮起來。”江駿逸兩眼放光。
“快,我們大家一起來評估一下,篩選出五個備選方案,然後大家一起做最終決定。”
“早點做完決定,我們可以立刻去找合作部分,比如能源,比如一些其他製造相關。需要配合的地方不少。”
“好!”
眾人點頭同意,開始挑選起合適的研究方向,同時對平板中的研究方向開始緊張的評估工作,事關未來長時間的研究,絲毫馬虎大意不得。
同一時間。
另外一個小組。
這個小組,真是沈康文帶頭牽引的,唐正明,鄭文才,王建國等人都在,都是青銅三星大佬,除此之外,為了此次的項目,沈康文花了老大力氣才找來的重磅合作夥伴————張靜宜,邱敏麗。
“靜宜,敏麗,我老沈靠譜吧,好說程翔可是我一手教出來的,透漏點風聲給我,肯定準的不能再準。”
“怎麼樣,嘿嘿,生物核聚變!而且是生物冷核聚變。”
“比你們那個托克馬克裝置,要有新意的多吧,現在世界的核聚變研究,無論是托卡馬克、仿星器、還是磁鏡、反向場、球形環,每年都在燒錢,每年也都有些進步,但是,進展之慢,令人發指。”
“就像你們那個磁約束問題,大半個世紀過去了,提高還是相當有限。”
“看似隻差一點,實際上有多遠,咱們大家都知道。”
張靜宜和邱敏麗都沒說話,幾十年前,能源危機,裂變的安全性問題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核聚變,這種清潔且無限的能源,就一直是能源研究的中心熱點。
為此,全世界的國家都為此在努力,但是,幾十年過去了,核聚變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無限接近,但是,卻永遠不可能達到一般。
既讓人充滿幻想,又讓人可望而不可即。
核聚變的熱度依然還在,但是,從經費的變化,圈內人都明白,核聚變,已經在逐步被邊緣化。
甚至於主流的思潮已經認為,核聚變在當前材料,基礎學科等綜合條件下,還不具備實現的條件。
隻有等待其他方麵學科產生突破,再來研究核聚變,最適合不過。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接受這個想法,張靜宜,邱敏麗等人麵對這樣的局勢,既憤怒,又無奈。
但是,麵對質疑,他們也沒辦法拿出反駁的理由。她們深愛這個行業,從事這一行業已經三十多年。
在核聚變支持力度越來越低的現在,在聽到老友沈康文說的生物核聚變。
哪怕從字麵上感覺是在開玩笑,但是,終究是是與核聚變相關,而且還是官方背景,所以兩人終究還是準備前來看看。
本以為隻會是一個ppt概念似的東西,但現在,卻沒想到,卻是真的看到了這麼一份設計概要。
而設計上的理念,更是讓她們耳目一新。
“以細胞為單位,控製單個原子和原子進行核聚變反應,……以核能轉化為生物電能,……同時構建生物傳輸通道,傳輸能量做功……或者合成高能生物能量塊……”
“看上去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真的能實現嗎?”兩人本來是來看看,考察考察,找找新思路,但是現在,看到如此新穎又似乎具備可行的方案,心中有些猶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