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樣的好東西,放著不用,那是不可能的。
經過和上麵的溝通之後,重燃計劃,就此誕生。
兩人很快抵達另外一間緊張改造後的大廳。
大廳內,每相距五米的距離,就布置著一個縱切麵為六邊形,長約兩米五,橫臥在地的維生裝置。
現場在孫瑞平的指揮下,安裝團隊正在對這些維生設備進行最後的設備檢測和測試。
見程翔和候誌潔二人到來,孫瑞平囑咐了隊伍兩聲,立刻快步走了過來。
“程總,侯主任。”
“孫主任。”
三人相互問好。
簡單打了招呼後,程翔立刻詢問孫瑞平計劃的準備情況。
“按照您的吩咐,截止在現在,維生設備一共準備了二十套。”
“二十套設備已經全部安裝完成,目前,正在進行最後的設備校驗工作。”
“如今一切情況正常,大約還有一個小時,全部校驗的過程就會正式結束。”孫瑞平快速介紹道。
“進度不錯。”程翔非常滿意,“重燃計劃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
“第一批來的誌願者非常的特殊,他們都是曾經為我們國家和民族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
“按照醫學檢測,他們的身體都已經走到生命的儘頭,生命垂危,幾乎都處於最後的彌留時間。”
“他們來參與這個實驗,更多的是想為這個國家,這片土地,做出他們最後的貢獻。他們的心底基本上都做好了最後的準備。”
“但是,我要說的是,我們必須讓這些誌願前來參與實驗的老前輩們,一個都不能少!”
“你們都是知情的,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期,大量的人才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毫無疑問至關重要。”
“我們需要大量年富力強的研究員。”
“但人才培養需要大量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
“四十五歲以上精力開始迅速下滑的研究人員有多少?”
“六十歲以上退居二線的研究人員又會有多少?”
“答案是很多,非常多,他們不光在各自的領域沉澱已久,知識結構更加完善,如果他們都能夠重新恢複年輕,全力投入到科研領域上來,將能迅速進入角色,促進研究進度的迅速提升。”
“所以,不論是因為他們曾經做出的巨大貢獻,還是為了讓他們重新恢複年輕,繼續在研究中發光發熱。”
“我們都不能有任何的差池!”
“重燃計劃必須要快速全麵展開,就不允許有任何的意外和失敗!”
“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全力以赴。”
“明白!”候誌潔,孫瑞平齊齊說道。
第二天一大早。
第一位特殊的病人經過特殊渠道秘密轉運而來,病人全程帶著呼吸機,生命指征非常微弱,意識在轉運途中已經陷入昏迷,此時,已經處於隨時會死亡的彌留狀態。
“高朗,尖端材料學專家,曾獲得……等獎項,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現年九十七周歲,病史……臨床症狀:全身多器官衰竭……”
“快快快!”
“注射維生製劑,立刻轉運到1號維生艙。”
“動作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