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女真雄主?予取予求(求首訂)
年輕士子到底是年輕士子,說出了心中所想,語氣之中滿是憤憤不平。
侯先春於朝會後先被看押、三法司“立案”後又拿了侯先春家小的事情今天也傳開了。
朝參官知道過程,個個不說話。
獻俘大典上新封三個侯爵、五個伯爵的旨意頒告之後,消息不靈通的士子如何感想?
在他們看來,自然是新君尚武好戰,群臣苦諫大封勳爵之害,皇帝因言問罪罷了。
隻有侯先春一人,當然是殺雞儆猴,足見侯先春是如何死諫而不得功。
這更顯得內閣三位大學士都不稱職,這等旨意如何不封駁?
“上一回一封數爵,還是天順元年,是奪門之變!”說到激動處的士子越發腦筋發熱,“世廟無非是續封開國功臣罷了,天順元年那幾位也配?”
京城多處會館之內,議論紛紛。
但潞安會館之中卻頗為安靜。
魏雲中、程啟南、孟希孔三人每日溫習功課之外,還是會聚一聚的。
程啟南就有些奇怪:“定遠,你有沒有覺得有些異樣?前夜之後,會館之中就再無人議論朝政了。”
魏雲中想了想,然後說道:“看來是掌櫃的並未向你們交待。也對,二位兄長第一夜恩免宵禁回來後便一心應考,不像我們再又出去交遊。”
“會館掌櫃還有交待?”
程啟南知道他應該說的不是全部實話,大概率還是因為他魏家與那天所見範家有些交情,這才得到特彆的照顧。
“乃是會館幾位東主們的美意。你們有所不知,他們已蒙陛下召見過。”
“什麼?”程啟南大吃一驚,“陛下召見他們?”
魏雲中拱了拱手:“我與二位兄長頗為相知,不願隱瞞。總之,朝政是非,至少不是我等金榜題名之前該分心的。晉地大商蒙陛下召見,又能知會提點我等山西舉子,隻怕內情也不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程啟南這下更加相信,凝重地回了回禮:“賢弟之恩,我們二人謹記於心便是。原來如此,那就難怪了。”
他們就此沒再多聊這個話題。
萬曆二十八年在這樣的氣氛中開始最後一個月。
三法司以超乎尋常的效率迅速給侯先春定了罪,直接發配甘肅鎮轉為軍籍修築鬆山新邊。
落在那些頭腦發熱的士子眼中,這簡直是媚上佞臣,蕭大亨在刑部尚書的位置上如坐針氈。
好在京城裡的反應、地方上官紳的反應還需要發酵時間,朝參官們也需要調整心態和狀態、觀察好新君的脾性喜惡。
年關將近,朱常洛倒沒有立即迎來相應的反撲,仿佛大家都要從長計議、認真謀劃。
又或者隻是為了年俸和年終勤職銀彆出什麼變故。
而朱常洛還有很多事,比如說專門召見他想見的外臣。…。。
十二月初八的朝會後,努爾哈赤再次奉旨進入紫禁城。
今天他排在朝鮮使臣前麵。
但他並不認為這是因為朝鮮並非國主親至。
登基大典上,大明天子的眼神讓他已經想了幾個晚上。
得知李成梁進封為侯爵,他再次登門拜訪過,卻沒能得見。
現在到了養心殿前,成敬卻先攔住了他。
“陛下召見,都督隨從,在外間候著便好。”
努爾哈赤心裡有些警惕,但仍舊恭順地點了點頭:“正該如此,外臣遵皇帝陛下旨意。”
在隨從們有些擔憂的眼神中,努爾哈赤向他們點了點頭,而後隨著成敬入內。
親來北京城朝賀,與單獨麵見大明天子又有什麼區彆?
但這多少已經顯示出大明新君對他的敵意。
入得殿內,朱常洛還未換掉上朝的龍袍,居高臨下坐在寶座上。
努爾哈赤大禮拜見之後,竟沒有得到讓他起身的恩典。
他心裡正在琢磨,大明天子開了口:“海西、建州皆蒙大明建官賜敕,允遣使朝貢。近年來,你們諸部之間紛爭不休,葉赫、哈達等部常有奏請,盼大明主持公道。更言萬曆十五年重發各部之朝貢敕書一千四百九十九道,哈達部六百九十九道、葉赫部三百道被你掠奪甚多,冒名朝貢,可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