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南官北官,各有意見
二月二十二的朝會上公布了最終的兩京官員補任名單。
“卿等奏本,朕已悉數覽閱。斟酌再三,裁定如此。既已任命,此後便不必再因前情劾奏誰不堪重用,隻看履行之後功績。”
朝參官們還在因為之前公布的正式名單而心神不寧,並且不由得看了看今天在這裡的兩個閣臣,另外也有人看了看田樂。
與之前公示名單相比,其中隻有四個變動:應天巡撫允辭、由應天巡按牛應元補左僉都禦史升任,應天巡按則由工科都給事王德完升任,工科都給事中由甘肅固原州知州龔應祥升任。
這份名單至少透露出四個信息。
首先是閣臣所選之人基本上被皇帝認可了。是真的認可,以彰顯閣臣權威,還是迫不得已?
其次,蕭大亨這樣的有心人知道這份名單的變動核心就是那個牛應元。缺的左僉都禦史,本是沈一貫薦選之人。如今沈一貫在主持會試閱卷,而申時行、王錫爵留閣理事。
再次,其他所有人也知道這份名單有變化就是因為牛應元由巡按直升巡撫,這才導致應天巡按又缺員,於是乾脆讓還沒在京城呆滿一年王德完去。工科都給事又空了出來,這才又有一個地方官喜升科道言官,而且是直升都給事。
最後……龔應祥隻是個舉人出身啊!他怎麼就能直接升任工科都給事?
就因為大小鬆山之役敘功疏裡提了他“功在挽輸版築”?
“今日要卿等以奏本各抒己見的,是南京戶部題本。”朱常洛看了看申時行和王錫爵,“新增金花銀的安排,南京戶部有另外的考慮。閣臣先以為此前所擬方略可,如今又以為南京戶部所題方略可,朕還要兼聽群臣之見。卿等先聽一聽兩份方略,而後可具奏本呈來,詳述己見。”
乾清門外,兩份方略被緩緩地念著。
一份是此前以內閣和北京戶部為主擬出的,自然是由北京戶部直接確定各府州由單數量。
南京戶部的方案裡則指出了漕河運力的問題和兌運安排的問題,提出了以民運進行這新增金花銀的解運,還要錯開漕糧轉運高峰……
張益的題本內容被一字一句念出來,許多人都想到了最近頻繁傳入京城的漕糧事故。
許多人都低下了頭,知道申時行和王錫爵為什麼改變主意。
而皇帝明顯有些不滿。
但任前公示後,大家紛紛密奏各抒己見,也沒見能怎麼影響最終名單。現在又去談論這件事嗎?
何況許多人覺得南京戶部的考慮屬實“周到”。
皇帝的意思是傳達了下來,但沒什麼動靜。
第二天朝會上皇帝又問:“昨日所說新增金花銀由單事宜,朕隻收到三份奏本,卿等皆以為南京戶部方略更妥當?”
語氣中似乎都帶了些鼓勵,卻沒什麼人回話。…。。
朝會上不讓當麵議事,發表看法的奏本又起不到什麼作用,那有什麼好說的?
朝參官們的沉默似乎傳遞著這樣的態度。
第三天,皇帝又說:“兵部尚書田樂奏請新增金花銀由單可擇閒用之遮洋總經海路轉運,朕覺得這倒是個辦法,卿等以為如何,可具本奏呈。”
這一下子,朝會之後可就炸了鍋。
通過三天對同一件事的連續說話,皇帝想要支持北京戶部的心思足夠明顯。
舉薦龔應祥這個舉人來做工科都給事的應該也是田樂吧?皇帝這是第一次明確點明誰通過密奏說了什麼事。
這一天的司禮監外書房終於又開始熱鬨起來,北京諸部衙裡也熱鬨起來。
朝會上不讓商議,私底下可以爭辯啊。
爭辯的雙方,漸漸變成“北官”和“南官”。
田樂是河間府人,他當然是北官。申時行和王錫爵嘛,他們可都是蘇州府人,沈一貫也是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