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各退一步,水到渠成
“恭喜王閣老,令郎高中會元,可喜可賀。”是皇帝先點破這一點,而後吩咐道,“準謄黃榜,明日張告。”
“陛下!”王錫爵在眾人目光中出班,“萬曆十六年犬子中南直隸解元,臣在內閣。其時便有偌大爭議,鬨得太上皇帝降旨令眾臣一同覆閱考卷。雖蒙眾覆試同僚謬讚犬子名副其實,然此後臣亦有誓:但仍居朝,不令犬子應試,以免天下有瓜田李下之嫌。”
介紹完前情,他跪了下來磕了個頭,聲音哽咽起來:“犬子年近不惑,避試已有三科。今科會試,犬子已潛心苦讀多年,隻盼償了夙願。老臣七十有二,本已閒居故裡,彼時自是勉勵之。蒙陛下之恩,又召臣還朝。上有君父厚望,臣安能推辭?下有犬子仰祈,老臣忍再阻之?”
“然驟授會元,天下又將議論紛紛。老臣聲名事小,犬子何辜?陛下憐臣之難,乞黜其會元,降於榜末。犬子得以報效君恩一展所學足矣,臣乞陛下恩準!”
王錫爵說得情深意切,但說穿了不就是既要又要嗎?啥叫召你還朝就不能推辭?
大家不免看了看重歸朝堂的沈一貫,這會不會是他故意的呢?
隻聽皇帝說道:“舉親不避嫌,閣老勝了心魔,可賀之事。舉賢不避親,令郎昔年便名副其實,想來如今潛學十二年後亦如是。如此才俊若為門第所掩,豈非新朝憾事?閣老勿憂,些許小人之心臆測言語,朕自不理會,群臣亦不得以此攻訐。”
看似是對王錫爵的安撫,但王錫爵仍想懇請,皇帝卻堅持己見。
群臣是被下了命令不能拿這一條攻訐王錫爵,但首先人言可畏,其次……這是不是鼓勵大家可以拿其他事攻訐王錫爵?
隻見王錫爵失望地磕了頭,站起來神情恍惚地回到班列之中。
而後又像昨天一樣,皇帝命內臣抬了個屏風出來。
“昨日卿等所呈奏本,朕又理了理。於大司馬所奏之拾漏補缺,以為大司馬所奏之諸弊端,卿等再聽一聽。”
等上麵的內容被念完之後,朱常洛看向了沈一貫:“沈閣老此前忙於會試,不曾有暇上奏儘抒己見,今日特準卿當廷奏對。”
沈一貫先謝了恩。
這可怪怪的,能在朝會上當廷就某件事發表意見已經成了一種特恩。
但這特恩給了沈一貫,沒有給申時行、王錫爵。
隻見沈一貫開口道:“臣以為大司馬之策可行!眾臣拾漏補缺,亦可免除諸弊之憂。”
這話說出來,朝堂上許多人都臉色一變,沒想到浙江出身的沈一貫這回卻沒有選擇幫江南說話。
但他們沒有得到特彆恩準,就不能像沈一貫一樣當廷發表意見,以免陷入皇帝所說的“辯論不休”。
現在很多人都看向了申時行和王錫爵,盼望他們能站出來說點什麼。…。。
陛下總不至於就不顧江南安穩與否了吧?真要讓南京戶部代征的部分田賦以新增金花銀的方式由北京戶部直征?
這個時候卻是王錫爵走了出來,大家都盯著他。
難道是皇帝剛才一定要他承受流言蜚語的原因,王錫爵要豁出去當廷辯議了?
然而王錫爵隻說道:“臣王錫爵奏請陛下:既已裁汰京營冒濫,上直諸衛中,騰驤左右、武驤左右四衛也宜裁汰冒濫精簡之!”
腦筋慢的覺得他瘋了:居然對上直親衛想心思?
腦筋快的才知道:王錫爵雖然是通過呈奏具體事務來發言,這時必定是要有對皇帝有利的解決辦法才行,哪能隻是一裁了事?
京營也不是僅僅裁汰冒濫,還有整訓呢。
果然聽得王錫爵繼續道:“四衛精簡為一衛,若儘為忠勇能戰之兵,上可護衛天子,下能震懾宵小,俸糧也可節縮不少。播州既平,改土歸流,土司蠻兵不可不妥善安置。臣請陛下詔令土司精兵良將入京為上直衛,如此亦可宣撫諸土司,以示陛下一體視之、皆得重用之殊恩!”
大家聽得呆了,這麼生猛的提議嗎?
這種故事,好像上一回有名的還是唐太宗時用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等胡將,他們在李世民駕崩時還想殉葬追隨。
不是……就一個江南官紳打小算盤的事,至於嗎?你王錫爵搞出這種提議,隻為了證明自己持重考慮才票擬讚同南京戶部?
還是因為兒子高中會元被拿捏了,要開始倒向皇帝?
這時田樂又出了班:“陛下,臣昨日回府思慮良久,又有未及具本呈奏之方略。遮洋總改製為商之外,新增金花銀由單確該由南京戶部議定。江南水患風災頻頻,各府州收成年年難有定數,總需靈活處置。”
“臣以為,金花銀畢竟省卻不少解運耗費,可令南京戶部一年一次,拆分千兩為一單,於秋糧將征時由南直隸諸府州及湖廣、江西、浙江諸省各酌年成撲買認繳,如此也可免一些受災地方仍需解運正糧之耗。”
江南的官員們心情複雜地看著他:你玩拍賣玩上癮了?
這聽著怎麼像是包稅了。
但又彆有用心:南直隸是以府州為單位參與,其他三省卻是以省為單位參與,這件事好像既壓製了一下南直隸各府州,又示好了浙江……的沈一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