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全體眼紅的好位置(1 / 2)

光宗耀明 冬三十娘 4367 字 10天前

第178章?全體眼紅的好位置

“朕實重文教!”

朱常洛坐下之後又起著高調,像是為自己剛才作那個揖注解。

“禦極一年多以來,朕常常在想著如何治政。思來想去,朕要讓這大明國泰民安、國富兵強,還是要仰仗臣工們公忠體國、勤勉清廉,仰仗士紳們教化地方、調和紛爭。”

孔尚賢暗自腹誹:你說得好聽!

“但朕也想明白了,這便好比是大學之道。”朱常洛進行著屬於自己的闡述,“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實在太難。朕徳薄,天下不說知所先後、能近道,如今卻是離大道越來越遠了。即便隻是要天下遵奉成例,也是群情洶洶,這些都不必諱言。”

孔尚賢又覺得他是不是在陰陽自己。

皇帝徳薄,天下官紳德如何?

“唐太宗《帝範》有雲: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夫子也有教誨: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大家聽著皇帝似乎突然要討論學問一般,都靜靜地聽著下文。

“如今讓天下官民隻是遵奉成例,終究是中策罷了。這上策,還是要以德、以禮宣教天下。”

朱常洛看著眾人:“兩漢、魏晉、唐宋,皆有太學;而大明開國以來,隻兩京有國子監。今朕欲重設之,以上舍為大學,學成即可授職,免於會試;以貢生為中學,可晉升至大學,亦可經會試為貢士;以蔭監及各省鄉試副榜為小學,蔭監免學資,名列諸省副榜者儘可納微薄學資居太學,學成考滿晉升至中學便可允會試。”

這個重磅的決定一下子震驚了殿中諸人。

相比地方上提高學官的地位,這才是對大明文教和科舉體係的一個重大改變。

而太學的設立,先例都在那裡。

西周時就有太學一詞,隻不過那個時候名字不一樣,比如說成均。朝鮮的成均館,就是效仿的古法。

正式的太學在漢時才開始有,最初隻設五經博士,學子稱為博士弟子。兩漢鼎盛時,太學生曾多至三萬人。

唐時開始,才以國子監為最高的部門,下麵管理著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等各種學校。

宋初開始,就隻設國子監。是到了慶曆新政時,才有了新的太學。內舍生免試,宋代也是這麼做的。

現在朱常洛提出了大學、中學、小學的概念,無非還是落腳於那一句“大學之道”,想要“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上策,讓天下官紳“有恥且格”。

但顯然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想法,包括了各個階段的生員來源。

朱常洛確實早就想過很多了,包括讓朱載堉這個叔祖到京城來。

太學這種老概念被重新用起來,正因為當年它其實更有包容性,其下有許多學科。這個概念既容易被接受,也算得上是大明文教的一個重磅事件,足以向天下官紳表達皇帝重視文教、士紳的態度。…。。

至於朱常洛想在其中微調的東西,在“太學再現”這種級彆的事件麵前就不算什麼了,那不算注意力的焦點,即便注意到了也不過是“複古”。

複古好啊!雖然皇帝複得有點太古了,但多少算是對“新法”的調和不是?

朱常洛笑著回應他們的眼神:“既複太學,自然也要複太常。可設太常大學士一員,主管天下文教,入內閣。這太學學址,西苑儘可留用!大中小三類太學生,朕樂聞三萬學子讀書聲!”

即便申時行這種人也不免心裡躁動不已。

國子監才多少監生?

現在皇帝不僅要把整個西苑開辟為太學,還有著收納數以萬計的學子在其中讀書的宏願,更要恢複一個以太常為名的古官職。

太常卿,古九卿之首。如今太常寺卿,隻是小九卿之一,管的隻是祭祀和典禮活動中的祭祀物品準備和禮樂工作。

皇帝所說的太常大學士,那又不同了。在如今大明的權力結構中,他的地位不僅高於九卿,而且將是內閣大學士之中唯一一個有明確主管事務的閣臣,是實質的大明文教魁首。

這種地位又哪裡是普通的內閣大學士甚至首輔能比的呢?足以稱一句“當世夫子”了。

一個讓在場所有人眼紅的好位置!

“三大殿固然重要,國庫若寬裕,這太學卻更重要!西苑諸多殿閣,也隻需稍改一下就能夠用。”朱常洛看著他們,“卿等以為,這件事可不可行?今日正好圍爐議一議。”

在名望的驅使下,哪個文臣會說這件事不可行?

而且王錫爵頓時就想到了儘快推動這件事所需的財務問題可以怎麼解決。

“西苑諸主殿,規製上都是足夠了的,無非格局上要增設、改建一些宮苑。大司空也在此,臣以為所需工銀不會過兩百萬兩,況且可以一步一步來嘛,先把大學苑建起來。陛下若能借支內帑,那便不在話下。”

“這大學生考選,諸省正榜舉子皆可前來應試;中學生、小學生考選,可稍改開納。與其開納給官身、功名,不如開納可應考。入得太學,哪怕隻是小學生,學成考滿也算是生員功名在身了。”

朱常洛笑著看他:“考選報名費。”

“正是!”王錫爵說道,“隻要太學能夠快快建成,天下多出一兩萬的生員,也算合乎成例的優免了。此陛下殊恩,地方學官也能憑此勸撫士紳。”

不能依托身份和地方上的關係來額外優免了,那麼增加合法優免上限總可以吧?

雖然平攤到大明所有的縣,也許一個地方隻有幾人,但這畢竟是開始啊,畢竟是一個指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