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他們要害孔家!
除總督巡撫外,兩京都察院共有各道各差監察禦史一百四十人。
其中一百一十人由北京都察院派遣,三十人由南京都察院派遣。
溫純稟報著:“諸禦史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又有內差,外差之分。內差則兩京刷卷,巡視京營,監臨鄉試、會試及武舉考試,巡視光祿寺,巡視倉場,巡視內庫、皇城、五城;外差則巡按、清軍、提督學校,巡視鹽政、茶政、馬政、鈔關、漕運、屯田……”
朱常洛雖然已經知道,但也聽他先說完。
今天是為了應對今年可能的局勢,通過都察院體係來做出一些安排。
包括確定之前溫純請設的專派禦史赴各地規勸官紳自查自家優免則例執行情況。
這麼多的禦史裡,按事情繁簡輕重,私下裡又分為大差、中差、小差。
大差主要是兩直隸提學禦史,兩直隸及諸省巡按。
中差則是遼東、宣大、甘肅三處巡按,還有地方上巡鹽、巡倉、巡關、督運、巡茶等禦史。
小差則是巡視皇城四門及馬房,巡視十庫等。
“這樁差使,臣與都察院其他同僚商議許久,如今有三個法子。一是加差遣於各巡按,一是專設中差於南直隸諸省巡視賦稅,一是索性於各府州專設佐官,由北京都察院外派為小差。”
他說完之後抬頭看了看皇帝的反應。
朱常洛聽明白了,主要是職權的劃分,還有都察院影響力及利益的考慮。
直接讓各巡按負責,對朝廷來說最節省。
專設一員巡視賦稅,那麼就相當於隻添十五個略遜於巡按的禦史。
而在每個府州專設一員佐官,那麼就要一次性添加百多個官位了。
除開一些羈縻府州之外,大明如今省級行政區下麵次一級的府和省屬州每個地方一人,這些人又都是北京外派下去,都察院當然能掌握著更大的監察權力。
朱常洛搖了搖頭:“不必於各府州專設佐官。在職為官者自然有糾劾,在野士紳也有功名在身,該是各省提學來管。諸省提學副使不是要開府設衙配佐官屬官嗎?讓各省提學副使兼僉都禦史,再於提督學政衙門配一個學籍監察禦史。”
“……學籍監察禦史?”溫純沒想到皇帝提出了第四種方案。
“無論官紳,但有功名,便有出身文字在籍。”朱常洛淡然說道,“在朝為官者尚且三年一考,在野為紳如何就安享恩典?這學籍監察禦史專巡本省在籍又在野之人,除致仕老臣外,其餘皆三年一考。德行學問俱佳,教化鄉裡有功,方能留有功名。”
溫純心中劇震:“陛下,這……”
“朕優待士紳,朝廷給了賦役優免恩典,士紳不出仕為官報效國家者,自當為朝廷與地方臂助。要不然,這恩典憑什麼要給?百官尚且要麵對科道糾劾,難道不出仕反而更超然?便自今年開始,由各省提學副使委學籍禦史考較諸省士子。既考經義學問,也察教化功德。”…。。
溫純語氣猶豫:“陛下,這麼做……是不是與閣老們及其餘諸卿商議一下?”
“商議是自然的。”朱常洛看著他,“如今是朕先與你商議。溫總憲,申閣老專管天下文教,都察院擬個題本上來,自然開始商議。”
溫純懂了,但這個題本,都察院擬起來很燙手啊。
是都察院先拿出來的方略,都察院自然率先站在了天下士紳的另一邊。
誰願意被監察?
他之前的建議是派人下去“規勸”,現在皇帝準備直接派人下去“監察”。
各省提學本來確實就有革除地方士子功名的權力,但那種情況並不算多。一般是有功名在身者出了什麼大案子,才會看情況提溜一兩個出來以儆效尤。
但現在皇帝顯然要把這件事做成製度了。三年一考,是不是每三年都會有黜落的、革除的?
“這個題本,不好擬?”朱常洛開口問他。
溫純後背一涼,連忙答道:“臣再請教一些細則……”
他想起來皇帝可是當廷革除了一些胡言亂語的士子功名的,還閹了幾個。
產生這種想法,著實不奇怪。
溫純和都察院的其他要員隻是之前不敢想得這麼極端罷了。
次日,都察院的這道題本就被送到了內閣。
沈一貫看著那上麵的內容如同看著燙手山芋,同時十分慶幸又帶著些幸災樂禍看著申時行。
太常大學士專管文教,這題本是文教事。
怎麼擬票?
“都察院為何……”申時行聲音乾澀,看了看沈一貫和王錫爵之後又明白了。
都察院當然不可能這麼大膽,那麼這自然是皇帝的意思。
之前他們又不是沒跟都察院那邊溝通過,那三個法子他們也是知道的。
王錫爵咳了咳:“汝默,都察院言之有理。士紳聆聖賢教誨,蒙陛下恩典,享優免尊位,負教化之責,受朝廷考察也是大義所在。”
申時行豈會不明白?
從大道理上去講,這個法子也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