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朕就是這樣天子(1 / 2)

光宗耀明 冬三十娘 4787 字 2個月前

第193章?朕就是這樣天子

群情洶洶,但其實沒有一個人是真想造反。

本就是享有特權的,造什麼反?

【他們會鬨,會哭,會板著臭臉裝作不喜與你們往來,會說許多令人聽來生厭的話,會撒潑打滾,但唯獨不敢反。】

劉若愚站在一旁瞠目結舌地研著墨,看皇帝用這麼直白地話給那個要派去南直隸的熊廷弼寫手諭。

【他們沒有自己造反的膽,但憑著他們在鄉裡的威望與多年來的權勢,他們有挑唆百姓鬨起來甚至民變的膽。他們穿著鞋,他們其實能聽明白理。但小民是光腳的,他們受一時之冤興許就會豁出性命。】

朱常洛不辭勞苦,密集地給派到各地的一些年輕官員寫手諭。

這不是要做微操,是讓他們心裡有底,讓他們明白方向是什麼。

危機之中也有機遇。正如王錫爵所說,去年是倚仗賦稅之重相挾,今年則是以鄉裡和睦相挾。皇權也好,朝廷政令也好,如今確實很難下鄉。但既然他們敢拿這個方麵來為難地方官了,那麼也是把腳真正插進入一隻的機會。

【案子多,就審,讓地方秉公斷案!耽誤其他民政,沒關係!考察學籍,該革就革,該褒獎就褒獎!即便因此耽誤了農忙,今年大明田賦少掉幾百萬石甚至上千萬石,朕也有法子!要是有人真忘記了什麼是君,什麼是國法,朕自會讓人帶著刀架到他脖子上,讓他知道大明是天子、是朝廷、是官府說了算!】

【朕就是這樣天子,就是這樣君父!天下子民,跋扈的、紈絝的、不聽教誨的,朕自當先把這樣的逆子打疼、打哭、打跪下!如若不然,於其餘子民而言公道何在?】

一封封的手諭經都知監往大明各處發去。

原本是四司八局十二監之中不起眼的都知監,從原先負責行移、關知、堪合變成專門負責為皇帝清道,但現在整肅內臣之後,已經把不少內臣和外派的外間並入到了都知監。

他們的工作主要變成了深入到大明每一處水陸驛,負責組成皇帝私用的一個“郵政局”,專門執行地方奏本向上的傳遞和皇帝回複向下的發遞。

地方上能為每一個水陸驛館節省一部分費用——因為都知監派在每個驛館派了人,內帑會為整個驛傳體係支付三成耗費。

而每每都是迎來送往的驛館因為多了一個皇帝眼線,也顯而易見地將會重新“清澈”起來。將來會演化得如何,外派的都知監驛傳太監會不會成為被打點的對象最終沆瀣一氣,那是後麵的事情。

驛傳體係是如今最係統的信息往來網絡,不斷完善改進、把它用好,是最必要的“基建”之一。

精簡驛站?不,驛站體係恰恰是需要擴充、完善的。

不正是因為往來不便、信息不暢,這才有了山高皇帝遠嗎?…。。

淮安又到了最忙碌的時候,各總的漕船千帆過鈔關。

淮安的水陸驛裡,驛傳太監收到了北麵上一個驛站送到這裡來的皇帝手批禦劄。

形製並不華麗,隻是普通紙信封外麵,貼了專用的明黃色帝堯麻箋呈文紙封條。

“這一道送漕軍總兵府,這一道送總督漕運部院,這一道……”

驛館裡的驛夫原本也是向民戶僉派徭役,但如今已經也變成地方的一些科則。民戶納銀之後,官府雇募而來。

這個變化在大明大麵積普及,還是張居正時期。

驛夫尋常除了照管馬、牛、驢等各種牲畜和驛站的交通工具,也需要根據需要做車夫、轎夫、纖夫、力工,做各種各樣的雜活。

但現在驛傳太監手底下,已經有了三五個不等的專門役夫。

他們開始被稱為“禦信腳夫”,隻專責做一件事:運遞奏本和手批禦劄。

活輕鬆簡單,地位高。

淮安水陸驛的驛傳太監分派好了任務,他們今天的活也開始了。

有的往下一站去,有的奔赴手批禦劄要送到的官衙,交到那些官員手上。

官員不一定都在官衙,但也隻能送到官衙。

而既然已經上了奏本,官員們自然盼著回複。若是在外辦差,官衙裡也一定會留下得力的心腹,交到之前到驛館投遞奏本時就對接好的人手上便可。

漕軍總兵府裡,王承勳去揚州那邊了,於是負責到這裡來運遞手批禦劄的“禦信腳夫”找到了新建伯王承勳指定的堂上僉書孟傳飛。

“孟大人,您簽個條子用了專印,小的好回去交差。”

於是孟傳飛拿出了王承勳留給他的一枚專用閒章,然後又在那禦信腳夫拿出來的小冊子上寫好了漕軍總兵府堂上僉書孟傳飛收,某年某月某時幾刻,再改上了那個印。

禦信腳夫拿著它,和驛傳太監交給他的另一張單子上的印章印記反複對了對,然後才把另一張單子交給孟川飛。

“耽誤您忙了,王總兵這道奏本遞完,小的回驛館了。”

“辛苦你了。”孟傳飛笑著摸出了一小粒碎銀子,“拿去吃些酒吧。”

“多謝老爺賞賜!”

禦信腳夫喜不自勝,連連作揖後才拿了賞錢走了。

要不然為什麼說這是個美差呢?作為大官老爺們與皇帝書信往來的信使,當然是被看重的對象。

平日裡小恩小惠不斷,他們至少會賣力地第一時間把關鍵內容送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