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墳前開會
正如申時行所料,朱常洛雖然敬重張居正,但當然是要超越他。
張居正隻是臣,他是君。
張居正也局限於他所處的時代,朱常洛卻比他多知道四百多年,經曆過更加係統的教育和體製錘煉。
朱翊鈞的喪禮按部就班。
他的陵寢早在生前就修好,他的神主隨後會奉入太廟,包括張居正的神主。
商議諡號、廟號,這都是朝廷那邊臣子們的工作。
最終無非朱常洛來選擇一個。
他不看重這些,他看重的是完全屬於他的時代正式鋪開。
但臣子們看很重。
朱國祚趁著葉向高還沒有抵京,趕緊發揮著自己的學問,集合部裡想要抓住這個風向一變的機會進步的屬官們呈了方案上來。
果不其然,這個方案裡的文章就暗含了他們的看重。
朱常洛不得不又喊了一票人來商議。
先皇的諡號廟號是要趕緊確定,畢竟後麵許多文本乃至於刻牌位都要用到。
這次田樂沒有參與,當然是進賢院、禦書房、施政院和鑒察院的人為主,有資格來的大多也隻是旁聽,主要還是聽申時行、王錫爵、朱國祚、朱賡、沈鯉等人的看法。
諡號就不說,對於僅取一字的廟號,擺在朱常洛麵前有了三個方案:中祖、神宗、哲宗。
諡號廟號裡的講究,朱常洛其實不太懂。
但聽了他們的議論和爭辯,朱常洛倒是聽明白了一些意思。
首先:目前有臣子陪祀的都是祖,大行先皇不稱祖是不是怪怪的?
其次:既然定下基調這是一個父子中興大明的連續劇,大行先皇又是先禪位再駕崩的特殊情況,稱一個祖不過分吧?
再次:陛下這麼勤勉聖明,大明蒸蒸日上,祖以外的頂級美諡當中,如今隻剩下一個中宗了,該留給陛下吧?
最後:如果要開稱宗亦得陪祀的先例,那麼神、哲二字最好!
既然有爭議,當然是由陪祀而引起的稱祖問題:好像離譜了一點。
祖有功宗有德,開創功業才稱祖,其他繼承的都該是宗。隻不過朱家的情況似乎又亂了些,太祖後有成祖,如今太宗反倒沒了,嘉靖皇帝廟號世宗確實也不算有問題。
那麼大行先皇能占了成祖以前的廟號稱太宗嗎?明顯不行。
稱高宗嗎?大行先皇又不是大明“始受命之君”。
中宗嗎?那陛下將來怎麼辦?陛下除了稱祖,還怎麼更進一步?
大家麵臨著既要拍先皇馬屁也要拍如今皇帝的兩難。
大明開國已經兩百多年,已經這麼多皇帝了,好廟號已經被用得差不多了。
朱常洛是不在乎這些的,說了一句:“稱祖恐怕不妥,置世廟、穆廟於何地?隻是陪祀一事而已,稱宗亦得陪祀,又有什麼不妥?總要有先例的。”
於是朱國祚開心了:“陛下聖明!”…。。
朱常洛古怪地看著他。
看樣子,配享太廟的餅確實很刺激人。
朱國祚勝在年輕,而泰昌朝的功業才剛剛鋪開。如今的這批老臣,大多做的還隻是過渡工作。彆看如今波瀾不斷,但功業還真談不上。
朱常洛現在覺得,他明知不妥而故意讓禮部議出個稱祖的方案來,就是先表一下稱頌萬曆朝新政打下再開創功業根基的功勞,順便向皇帝表一表忠心:您將來最差是個中宗,我會好好乾的!
反正最終能得個稱宗也得陪祀的先例。
朱國祚倒是自信,但朱常洛不看好他。
有這個精力在這些方麵瘋狂做文章,隻說明他的思維還是老派。
於是又回到稱宗的話,廟號哪個字為宜。
神這個字……目前來說,前有宋神宗,在位時有熙寧變法。朱常洛聽他們議論了一下,又說取義是從“文祖神宗”而來,在一些典籍裡也代稱帝堯,禪讓嘛……
朱常洛的概念裡,神宗似乎暗含貶義。但目前聽他們說,似乎也是太、高、世、中、仁、宣、孝、憲之外比較好的了。
像是聖宗這種名號,前朝隻有個遼聖宗,“無所不通”這樣的含義大行先皇也不適合。“於穆清廟,肅雍顯相”這樣威嚴、禮儀宏大的肅宗字樣,總缺郊祀、朝會的大行先皇不合適,漢肅宗、晉肅宗、唐肅宗有例在先,不符合現在想誇一誇大行先皇的宗旨。
哲宗倒是也與新法有關……目前先例裡就是宋哲宗,宋神宗之子。幼年即位時先是文彥博複出廢了新法,但他親政之後改元紹聖又追諡王安石為文,允其配享神宗廟廷重新開始新法。
而哲字在諡法裡的含義:知人曰哲;明知淵深曰哲;官人應實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識微慮終曰哲;知能辨物曰哲。
朱常洛被他們辯得暈暈乎乎的,又延伸到什麼堯之四德四運,還與仁義禮智等含義牽連起來,說哲有智的含義。
又說什麼英是指夏商周三代之英,而哲是指什麼堯、舜、成湯、周文王周武王代表的知人則哲、濬哲文明、經德秉哲、世有哲王,因此哲宗約等於英宗。
朱常洛腦海之中浮現出了奉先殿裡英宗朱祁鎮的身影,看了看眾人擺了擺手:“彆爭來爭去了。既然熙寧變法是經了波折,綿延到宋哲宗時,父皇最終也有了明悟,那就定了哲字吧。父皇知太嶽公是哲,知朕亦是哲。識微慮終,也合了父皇晚年。”
現在,朱常洛倒更願意強調一下宋哲宗自己想繼承宋神宗遺誌繼續變法的含義,而宋哲宗也是英年早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