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處處烽火
皇帝是親自拉著蕭大亨的手來到皇極殿的,蕭大亨滿臉感動莫名又惶然不安。
葉向高低下了頭不肯多看:原來,正因為這一次那總督政務大臣的位置棘手,反而能夠得到皇帝異樣的聖眷。
當然了,一切有蕭大亨年紀的原因。
皇帝隻是表現一下對老臣的敬重。
“王安,賜座。”朱常洛責怪道,“都是輔佐朕的重臣,以後但凡是朕與一房四院首臣議事,先予賜座,不必等朕發話。”
王安彎下了腰:“奴婢記下了。”
這又是敬重,但偏偏是在這個時間點開始立下這個新規矩。
眾人先謝了恩,隨後才一一坐下。
禦書房、進賢院、施政院居皇帝左手,司禮監、樞密院、鑒察院居皇帝右手。
這格局已然形成,皇帝此前隻花了比較大的精力讓樞密院和鑒察院明白自己的本分。
朝廷已經不僅僅隻是區分文武。
“遼東邊報,葉赫部已經在鎮北關外聚集兵力。”田樂先開口,“樞密院這邊,臣已奉旨傳令左軍都督府,遼東邊軍如今已在寬甸六堡、開原、廣寧三處做準備。”
王安隨後補充道:“昌明號那邊,已經以雇工為由招攬了六千餘人。另外,山西各家也說動了許多旁支及姻親之家,足以有四千餘人可東遷。宗人府那邊,侯宗令已經在造冊。據他呈稟,中尉以下有兩千餘人願去,還有四千餘人願赴山西、陝西。”
樞密院的安排,寬甸六堡兵力可從後方威脅正進攻輝發和烏拉部的建州女真,廣寧方向直麵已經開始混亂的喀喇沁萬戶朵顏三十六家領地。
而開原方向兵力不少,要根據情況的變化來做準備。
但兵力是一部分,這回打出去了,後續的消化問題必定需要大量漢民。
這個時候,遼東仍舊苦寒貧瘠,基礎條件差。朱常洛能想到的基礎法子就是讓昌明號和宗室來。
對昌明號,那是半命令半鼓勵:山西各家本身更適應北方一些,隻要願意再往北一點,將來在東北何嘗不能每家都成大族?
至於宗室裡麵,確實有大量貧困人口。那些底層宗室如今雖然能夠從宗人府及時領到足額宗祿,但並不足以讓他們壯大家業。
“最好的結果,莫過於葉赫部確實能夠先攻下哈達部,建州女真則攻下輝發和烏拉部。大明隻憑國力調解,各打一頓大板,再按照在薊鎮那邊說好的重新安排敕書,以後女真隻餘兩部。有哈達、輝發、烏拉三部之地可分,多少是個利誘。省了軍餉軍糧,也可作為安家費。”
朱常洛說著最理想的事態發展結果,那就是開原方向兵力的靈活用處。
哪一家不聽話,開原明軍乾脆先捅過去。去捅葉赫部,開原方向一支兵力就可以。去捅建州,寬甸六堡方向可以鉗形夾擊。…。。
說罷擺了擺手:“戰局如何變化,樞密院自會應對。今日商議,那便是進賢院如何掄選一批願赴邊陲的地方官員,通政學苑如何整理邊情資料讓他們進修,熟悉邊民邊俗。施政院一則需要配合樞密院準備行軍作戰的糧餉,二則要把新拓之地如何遷漢民實邊的事拿出條陳方略來。”
他看著蕭大亨:“朕說大方向。要在那裡紮下根來,要在那裡成了家、養了兒女、有田有地。通婚該鼓勵,權貴的聯姻遠比不上大量普通百姓成為一家人。為了讓那些不願隨著建州或葉赫部離開的女真人真正甘為漢民,要用好大明百姓善於耕種營造的優勢,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好。皮毛硝製裁縫,草藥,要幫著那邊發展出一些能賺錢的行當。”
這還沒結束,朱常洛總結:“這三部之地隻是打個樣,難一些。但若是能把遼河套拿下來,那裡才是千裡沃土。將來興修順利、開墾良田,不知需要多少辛勤漢民願去耕種。東北不再以放牧漁獵為生,而是農耕更加興旺,不僅糧食無憂,東北也再不會有蠻夷。”
那是肥沃的黑土地平原啊,隻是曆朝曆代從來沒有那個精力和動力去開墾、鞏固。
大明內部就有許多已經曆經千年精耕細作的良田,像湖廣都隻是最近這百年才漸漸改善好耕作條件,產量上了一個大台階。
但人地矛盾一直有,大明實則有大量的勞動力已經不夠田地來耕作,工商業目前還不足以吸納足夠多的人口。
拓了新地,並不是說這些人就會蜂擁而至。親人朋友,故鄉情節,生活習慣和語言,這些都是困難。
過去麵對實邊的需求,要麼是強製命令,要麼是把流放作為一個法子。
所以這回朱常洛隻能先從昌明號、宗室入手,好好打個樣子。
還有一個法子,但現在並不宜立即用。
說白了也不新鮮,還是軍屯。但是吧,換個名字不就是生產建設兵團?
關鍵是東北的局勢還不算穩定下來,仍要留有大量募兵。從腹地各衛組成人員過去也不是不行,但三部之地聽起來很多,其實總麵積並沒有多大。
要搞這件事,不如放在後麵去遼河北麵與鬆嫩平原之間的地帶來搞。
半守禦半開發,再以邊軍為主,補給線都會近很多。
這個“內閣會議”主題明確,大明並不是在研究怎麼拓土,而是研究拓土之後怎麼有效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