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新政奠基
要說皇帝如今更偏重他所說的自然哲學,確實有事實依據:博研院、百家苑……
但皇帝如今真正的學問著述,卻是格物致知論。
這名字,仍舊源於儒學。
看著太常學士們,李廷機並不滿足於僅僅做個過渡期、僅僅管好了學政的太常宰。
“依我之見,不必拘泥於大道之辯了。陛下之格物致知論述,雖止步於手段而未論及本源,既如此,有妙用便足矣。良法在前,何必好高騖遠?莫非各位是盼著陛下再有聖賢論述,足令各位心悅誠服才肯推而廣之?”
李廷機前半生又何嘗不是翹楚?
若非申時行阻了他一頭,萬曆十一年的殿試狀元力推朱國祚,那麼已經是順天府解元、會試會元的他,就將成為大明又一個連中三元之人。
但現在他這個榜眼卻先於朱國祚這個同科狀元一步成為了五相之一。
在葉向高的任上,太常寺對於學問的爭執仍在繼續。
僅僅的兩個新成果,還都是禮部去做的:各地王府改成的書院已經開始辦學,泰昌七年改了會試殿試規矩。
可皇帝希望,從啟蒙開始到縣學、府學,學科的劃分及教授內容等等許多方麵,都需要太常寺來進行。
“各位都知道,我素重學政。”現在太常宰發話了,“會試殿試既改,諸省鄉試沒有不改的道理。明年就是鄉試之年,今年就該讓舉國生員都知道該補習些什麼。入夏之前,把這些都定下來,刊在朝報上吧。”
他很清楚,儒學已經落後於皇帝需要了。
為此,申時行離任了,葉向高被皇帝改用到禦書房,朱國祚也調去都察院任左都禦史。
這些事,皇帝提要求也隻有那麼大的作用,畢竟需要得力的人貫徹下去。
而學問的問題,許多人似乎不敢輕碰。若不是今年想爭一爭那空出來的相位,恐怕朱國祚也不敢賭上一把先吧會試和殿試按照皇帝的要求改了。
隻不過目的性太強,最終還是繼續被壓在正二品。
如今李廷機有了好理由:皇帝對這回成為博研院供奉的兩個西洋夷人頗為看重,賞賜之厚就十分動人心魄。
再這樣下去,儒學還要不要臉麵了?
作為他擔任太常宰之後的新舉措,自從去年伴駕回來之後與施政院商議多時,三月的《學用》朝報上先刊載了一則新例。
不再專設匠籍,一律為民籍。
輪班匠銀不再征收。
與之相對應,則是各縣縣學增設百工廩生。
朱常洛在去軍工園和遮洋行船廠的途中就有了這個想法,曆經大半年後才終於落實為政策。
從蒙元開始單列成一種戶籍、一直延綿至今的匠籍終於被廢除,他們不再世代隻能是工匠或軍匠,不再必須去做無償的輪班匠或者交輪班匠銀來代替。…。。
縣學增設百工廩生,更是讓匠籍子弟多一些上升通道。
朱常洛雖然事先已經知道他們在研究落實,但現在終於有了個結果,就說明蕭大亨和李廷機消化了不少困難、準備頂著守舊士紳的壓力,因此以各賞銀百兩及博研院試製老花鏡各一副來鼓勵。
並不容易。
而後他看著李廷機和禮部尚書方從哲呈上來的題本,看完又找來了蕭大亨,並且把李廷機和方從哲也叫來了。
“仿太學例,各縣學改小學,府學改中學,擴建學舍,這筆銀子不小。”他看著蕭大亨,“怎麼解決?”
“各地本就辦有官學。”蕭大亨看完了進賢院的那邊的題本,想了想之後說道,“臣以為,既然府州縣都仿了太學之例,不如再想想法子。”
他試探性地看了看皇帝:“如今,此前未曾建藩之省,便沒有王府所改之書院。譬如湖廣一省,王府數座,著實用不了那麼多,如今湖廣隻是楚王府改了湖廣書院。這些王府宅產若能發賣……”
朱常洛懂了他的意思,靜靜思考著。
這些王府資產,之前都算了銀錢折股在宗明號裡。
如今已經改成學院的王府,說白了並沒有去深究多少產權的問題。
改建的費用是朝廷財政出的,使用和維護也是財政的學政銀子。
歸根結底,帝製之下,朱常洛也不用講究那麼多。
但蕭大亨提出的建議很大膽,也很實用。
哪個王府在當地不是占據了好位置?玄學一點,還有龍氣呢。
朱常洛沒想多久就做出了決定:“恐怕也沒人敢囫圇買了。這樣吧,朕讓宗人府來主持,戶部工部一同參與。所得銀兩,三個用途。一是願實邊宗室的安家費,二是補全各省分彆一個書院作為百家苑各省分苑,三是作為各縣蒙學津貼。”
方從哲不禁問了問:“蒙學津貼?”
“縣學再怎麼增建學舍,也招不了多少人。蒙學類型很多,有族學,也有義學。此前不是已經添設裡正了嗎?想法子各裡都至少有一個官辦蒙學。條件因陋就簡,但至少要聘個先生,作為教資俸銀吧。”
蕭大亨倒吸一口涼氣:“陛下,這筆銀子可比之前大多了。況且那些族學義學……”
“這部分是官辦的。地方宗族有能力辦族學,辦就是了,自己負擔。義學也如此。”朱常洛卻隻給出了第二個難題,“錢從哪裡來,施政院要商議。朕說的那些用途,經施政院和進賢院發下去的,也是朕借支。這些銀子,原本還是該宗明號得,這一點得說分明。”
朱常洛並不是要現在就開始搞什麼義務教育,隻不過在想法設法提高基礎教育水平。
但一個裡設一個官辦蒙學,哪怕都隻聘一個教師,對大明來說就是每年要多出不知多少萬兩銀子。…。。
現在還有仗要打。
朱常洛深深地看了一眼蕭大亨,隨後說道:“也罷,財計之事總要再進一步的。既然大戰已啟,等到此戰功成,有些事也該正式開始辦了。你們先除了匠籍,這是好事,正好有時間看看隨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