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謠言紛紛
在順天府範圍內,百姓之間傳言的對薊州鎮邊牆外韃子數目是汗庭大軍過了五萬,由虜酋汗主親自率領,揚名多年的小歹青為大將。
到了山東臨清,傳言變成了從宣大到遼東的韃子諸部聯軍傾巢而出,總計是近二十萬眾。除了遼東官軍在與李成梁齊名的寧虜伯麻貴率領下頗有勝績,薊州鎮則在虜酋汗主率領的主力大軍麵前不敢妄動分毫。現在,彰勇侯奉旨深入漠北抄滅韃子老巢,想憑此讓韃子主力回援以解薊州鎮之危。
而在淮揚、江南,這邊就議論得更凶了。
“這般行事就是瞎胡鬨!”
無錫的東林書院內,學子們當然會議論。
顧憲成去京城麵聖過,他還記得皇帝說的那句話:講學就好好講學,講學問,講道理,講做人。怎麼做官,朝廷有進賢院,有通政學苑。
現在,東林書院內還是在議論朝政。
所謂這般行事,當然是指從宣大到遼東,先抓了朵顏各家回大明斬首,強行把女真三部奪回來設了軍民府,又從宣大、遼東兩翼兵分兩路大剿韃虜。唯獨薊州鎮隻是固守,明眼人現在也看得出來這是胃口太大了。
但是誰如此行事?還不是皇帝,和朝堂諸公。
這又是怎麼做官的問題,學子們本不該議論。
“天下悠悠之口。”高攀龍冷冷地說了這麼幾個字,並沒點破太多。
顧憲成眉頭微皺,目光遙望了一下西邊。
“《學用》朝報上,邊情可不像那些謠傳。”顧憲成想了想,“還是驅散了吧,都回學堂裡去。太常宰已讓太常寺在朝報上刊了明年鄉試綱目,書院前年鄉試頗有建樹,去年會試卻是一敗塗地。”
高攀龍仍舊隻是表情冷淡,看了顧憲成一眼:“新綱目便像如今這戰局一般,急功近利。名曰學以致用,實則好高騖遠!朝報是禦書房刊印出來的,邊鎮軍情怎麼會如實刊載?涇陽公,金鑾殿回來,你噤若寒蟬多年,江南不知多少人譏你我已失了昔年風骨!”
“……”
顧憲成也不反駁,轉身往後走。
議論的人多了,當然會法不責眾,但不見得不會辦一些人以儆效尤。
邊情如何重要嗎?皇帝表現出這麼大的胃口,不遇到大敗是不會放棄的。
不管如何,戰局進行到如今這種局麵,它的勝敗已經會決定大明後麵的命運了:關於學問的,關於新政的,關於衙署和許多人官位的……
而在江南議論紛紛的這時,平夷伯故去,焉知皇帝不會對江南更加緊張?
陳璘去世,在這個泰昌八年的盛夏。
他不僅是長江水師提督,他還是前軍左都督。
南京城裡,平夷伯府如今正在治喪。
老邁的成敬出現在平夷伯府,代表皇帝吊唁,在靈堂後麵卻與魏國公徐弘基一同麵色冷峻。…。。
“魏國公也是三十好幾的人了,眼下江南正要你勇決行事!”
成敬盯著他:“我奏請陛下允你先暫署前軍左都督,一並暫署操江提督。魏國公該知道,我這是犯了大忌!我敢如此,便是信陛下,你也必須信陛下!”
徐弘基額頭上有汗。天氣當然很熱,但他後背涼颼颼的。
“……成公公,前軍大權儘在我手,北疆戰事吃緊,南京城裡還有這麼多王爺……”
“你怕什麼?這事,我與李副樞商議過!陛下遣李副樞兼任前軍右都督,便是考慮到了平夷伯年事已高。”成敬斷然說道,“南京軍權不隻在你一人,還有我,有李副樞。眼下,你隻需外鬆內緊,至少先和前軍諸將通好氣。若是舉棋不定,有任何異動,那便視若謀逆!”
李汶同樣年紀很大了,他自然已經提前做了些安排。
但戰事進展傳到了這江南之後,已經謠傳紛紛。
有說劉綎深入塞外之後正在苦戰的,有說韃子憑馬速讓遼東大軍在邊牆外疲於奔命的,還有說錦州、山海關空虛,朵顏哀兵正在猛攻的,更有說女真各部雖迫於形勢一時屈服了、現在卻伺機而動準備叛攻遼東的。
總之就是,北疆岌岌可危。
李汶知道一定有很多人翹首以盼,非常希望官軍吃一次大敗仗甚至輸得更慘。
草原上都是狼,一旦大明露出敗象,他們怎麼可能不群起而攻?
現在邊牆之外敵軍數以萬計是真實的,賊不走空,若破了邊牆豈會不大掠一番?
當然,沒有人敢說什麼靖康之變,但有沒有人盼著有靖康之變?
南京城裡剛好還有這麼多王爺,大可再擁新君!
暗流就是如此。
“都督,靖夷侯密信!”
“快拿來!”
李汶站了起來,趕緊拆開了信件看起來,然後點了點頭心裡鬆快了些:“好!你去,請成公公、魏國公速回守備廳,我這邊先去!”
提督著護漕水軍的戚祚國,眼下當然要參與對江南動向的暗中警戒。
北洋艦隊抽調了不少水戰好手,但護漕水軍裡還有戚祚國,有一個水戰雖不傑出但可堪一用的多年老將崔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