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行軍路上,田籍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孫坡賴以攻梁的那支“陰兵”,究竟藏在哪裡?
首先可以確定,規模必定不小,否則不足以來彌補兵力上的弱勢。
但問題是,規模大了,哪怕是“陰兵”,行軍的動靜也瞞不過梁人崗哨,更瞞不過自己人。
然而事實上,直到這個清晨,齊人都已經跑到梁都郊外了,依然沒有除孫坡以外的任何人,確切了解“陰兵”所在。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此時此刻,隨著洪溝突然無風起浪,終於揭曉。
“好家夥,這是直接藏著河水下了?”
望著一排排熟悉的無頭戰士從河麵上冒頭,躍起,而後一邊沿岸集結,一邊鼓噪著“耕耕”的戰吼,田籍一時間有些震撼失語。
“在洪溝河床上過陰兵?”
……
梁人的驚愕程度,比田籍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洪溝不是一條天然的河流。
梁國雖然比鄰大澤,但大澤之水不適合凡人飲用,更無法用於灌溉,因此在曆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如今梁國版圖上的大部分地區,一度嚴重缺水。
唯一能取水的地方,是東邊從中陸流入的陌河。
但上天似乎跟梁人開了個玩笑。
陌河進入西澤後,並沒有繼續往西深入梁國腹地,而是拐了個彎,往北彙入大澤。
於是理所當然地,這條北行的陌河水段,就成了天然的國界線。
國界線上多兵爭,在齊人刻意壓製下,梁人想充分開發利用陌河之水並不容易。
於是某位魄力非凡的前代梁王決定大興水利,生生挖出一條河溝,引陌河之水進入梁地。
這便是洪溝。
自從有了洪溝以後,梁國旱地變沃野,國力一度上升,成了西澤中除霸主黑水朝以外,國力最強的諸侯。
……
不過洪溝對於梁人的意義,並不僅限於水利灌溉,還是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
梁國東境多為丘陵山地,譬如小石竹曾經的故鄉銅綠山。
這一方麵可以作為遏製齊國西侵的屏障;但另一方麵,卻也成了梁國自己東進的絆腳石。
幸好有了洪溝。
在過去漫長的歲月裡,梁人早已習慣都城郊外的這條寬大河溝的存在,見證過無數王者、名將從這裡出征、凱旋或者兵敗而歸。
先前上將軍卷滂率梁國主力遠征交陌都,正是通過洪溝進入陌河,而後東出齊地。
後續梁國舟師持續為黑水大軍輸送糧草,也是通過洪溝-陌河水係來轉運。
原本以為在卷滂回來之前,這裡暫時不會再起波瀾。
卻不曾想在這個清晨,陸地上勝負即將分曉之際,這條深刻於梁人記憶中的河溝,再次給他們帶來了“驚喜”。
……
無頭戰士與普通六丁六甲並非活人,不但能長時間潛伏於水下,而且上水以後,也不需要休息,就能直接投入戰鬥。
不過一刻鐘以後,一支規模不下於齊軍的“陰兵”,就已經悉數上岸,並完成站前集結。
期間梁人毫無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