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聞,營中火勢,已經儘數撲滅,無人傷亡。”
聽到龐長老的彙報,田籍微微頷首,叮囑對方繼續留意起火點,不可大意,而後將目光再次投向戰場。
此時距離崔、慶二人出陣已經有半個時辰。
兩位都是沙場宿將,指揮車騎衝陣,都取得了不少戰果。
相對來說,慶朱木兵力更多,俠客戰鬥風格也更為勇猛,衝鋒的時候,根本就是直接跳下車,一夫當先,為眾車開道。
主將如此悍勇,麾下兵馬自然也都人人爭先,成功在黑水人的滾滾洪流之中,激起數道水花,極大地提升了己方的士氣。
而崔青圭這邊,則相對保守一些,始終與黑水兵線保持一定距離,以弓弩吊射襲擾,特彆是重點關注當中的黑水法家。
兩人戰鬥風格迥異,從場麵上來看,也有些區彆。
崔青圭這邊,因為且戰且退,從不硬碰,故而黑水人推進的速度快一些,能回旋的餘地越來越小。
但也因為他退得及時,所有基本沒有傷亡,而且隨時能迅速退回大營。
反觀慶朱木,已經陷入了與黑色人的纏鬥之中,出現了傷亡。
但依靠他個人的勇武,全身而退不成問題。
……
不過隨著黑水兵線持續推進,兩邊截然不同的選擇,也引發了一場小小的危機,或者說戰機。
具體來說,因為黑水人在崔青圭這一翼推進得更快一些,所以整體兵線上,漸漸形成了對慶朱木那側的“斜擊”姿態。
若是再如此推進下去,慶朱木一方,就會陷入兩麵受敵的被動局麵。
但是,之所以說這裡同時存在戰機,乃是因為當雙方兵線呈現犬牙交錯的姿態時,所謂誰對誰的“斜擊”,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看待角度的問題。
從某一個局部區域來看,是敵對我的斜擊;但換一個局部,或者乾脆擴大“局部”囊括的範圍時,可能就成了我對敵的斜擊。
這時候,誰能先將斜擊的可能性,轉化為真正的斜擊優勢,就得看雙方將帥,誰的戰場洞察力更高,誰的戰術執行力更強,乃至於速度更快一些。
從這個層麵來說,崔、慶這兩位宿將,反應都不慢,意識到慶朱木即將被半包圍的時候,雙方就開始主動靠近。
不過對麵的黑水先鋒主將,同樣不是易於之輩,差不多在崔、慶兩邊開始轉向的時候,就開始調動前突到崔氏這一側的兵馬,試圖一邊攔下崔氏,一邊完成對慶氏的包圍。
這時候,崔、慶兩邊全員車騎的機動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將將在黑水人負責攔截的兵馬趕來前,崔青圭就成功繞開對方截擊,而後配合慶朱木,雙方一左一右,將黑水人前突太深的一個軍陣,直衝了個天女散花。
隨著阻攔在兩邊中間的軍陣迅速崩潰,慶朱木被斜擊的危機當場解除。
順便還殺傷了數百黑水敵軍,小勝一場。
……
到這裡為止,麵對黑水人咄咄逼人的攻勢,平原城出擊的兩位都大夫,可謂表現完美,極大鼓舞了一番士氣。
但是,就在雙方即將凱旋而歸的時候,後方的平原城,卻終於鬨出了亂子。
其實亂子的隱患,早有體現。
隨著黑水人越來越近,閃電也變得越來越頻密。
相應地,起火也變得越來越麻煩。
畢竟閃電跑得比人快,往往未等上一處火點完全熄滅,遠處又升騰起新的烈焰。
疲於奔命之下,平原城上的火勢漸漸開始失控。
……
其實高地大營麵對的閃電攻擊,一點也不比平原城少。
甚至因為木結構更多,應對起來更為棘手。
但之所以高地大營這邊火勢一直受控,乃是得益於遍布整個營地的止風大網係統。
因為這套止風係統的存在,崔氏大營內的風氣幾乎凝滯不動。
這也是為什麼田籍一直將泠然閣高懸於大營上空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