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假士族穿假名牌(2 / 2)

冒姓琅琊 東周公子南 3278 字 2個月前

袷衣即夾衣,比夏天穿的單衣多出一層,一般為春秋季節所穿,正適合現在的天氣。

王揚好奇道:“這不和之前那件越布細紗一樣嗎?隻是樣式有點不同。怎麽,這件就比那件便宜?”

“客官,你再仔細看看,這兩件衣服看起來料子一樣,但其實大為不同!”

“是嗎?”王揚摸摸了衣料,覺得又軟又輕,卻實在沒發現什麽差彆。

店家得意道:“不是行家,是看不出來的!這是細紡的葛布。”

黑漢噫了一聲:“是細葛?”他聽說紡細葛是很難的,而且價格也很貴。

店家連連擺手:“真正的細葛是鬱林葛,其價可比蜀中黃潤布!我這是巧匠自己家紡的。”

王揚仔細看了看,對這件衣服頗為滿意,又問道:“士族穿這個不算寒酸吧。”其實他也沒想穿得多闊氣,隻要彆像現在這樣,被人一打量就覺得不是士族就行。

怎麽不算?

店家心中這麽想,嘴上卻說的是另一番話:

“這怎麽能算寒酸呢?看看這針線!這質地!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是葛麻!就算能看出來,你也可以說是鬱林布,或者說是蕉葛,誰敢小瞧?!除非很懂布料的行家裡手,否則都分辨不出來。”

其實士族穿鬱林布丶蕉葛衣隻是算“不寒磣”丶“過得去”,說什麽“誰敢小瞧”那就太誇張了。

王揚當然知道店家的話不能全信,隻是他實在沒有彆的選擇了,隻能自嘲道:假士族穿假“名牌”,倒也對路。便問道:“多少錢?”

“兩千二百錢。”

“太貴了!一千!”王揚直接對摺砍價。

“不可能!客官要是嫌貴還是去彆家看看吧!”店家態度很堅決。

兩人拉扯一番,最後王揚又表示要在這兒買履,店家這才勉強同意降價到兩千錢。

王揚又挑了雙布料最普通的笏頭履,價格居然要五百錢!這回店家是一文不讓。

其實王揚也可以選更便宜的方頭履或者圓頭履,但這兩種鞋的形製比較低矮,大多是士族家的仆人穿的,為了不露餡,也隻能當這個冤大頭了。

兩千五他都拿不出來,再挑下身穿的裳或褲就更不敢了。好在六朝士族穿衣尚寬袍大袖,要的就是飄逸瀟灑,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些店鋪才敢不限尺碼,直接擺出成衣來。

王揚比量了一下,那件白袷衣下垂較長,所以自己這下身衣料也就沒那麽顯眼了。不然他隻好再選裳丶褲,又或者改買上下連屬的袍服。

王揚和店主說帶的錢不夠,要回去拿錢,又囑咐店主把他挑的衣鞋看好,便和黑漢離開。

黑漢愁眉苦臉:“公子,兩千五文,咱們差了一半還多,去哪籌錢啊?”

“我想想。”

王揚低著頭,一邊向前走,一邊琢磨掙錢之道,路過一家酒肆門口,正準備走出這條街巷時,胳膊突然被人抓住,一把拽到酒肆中!

王揚嚇了一跳,正要掙脫,拽他的那隻手卻突然鬆開,隻見一個身穿錦繡華衣丶年紀十八九歲的胖少年一臉誠懇道:“我可是為了你好!”

“公子!”黑漢著急地跑進酒肆內查看情況。

酒肆內坐了二十幾人,都是與小胖一般年紀的少年,其中一小半人衣著格外華麗,其餘的也穿著很是得體。他們時不時地側頭望向窗外,聽了黑漢這聲叫喊,一起瞪向黑漢。

“噓!”胖少年向黑漢比了手勢,又給王揚指指桌案對麵的座位:“聽我的,就坐這兒看看得了,不值當。”

————————

注:寒門這個詞現在被用得很隨意,這種隨意其實也延伸至學術界,不少關於六朝的論述中都將“寒人”丶“寒門”等概念混在一起,代指無家世背景之人。其實還原到曆史語境中並非如此。毫無家世的草根在當時不配稱寒門。關於這個問題祝總斌的《試論魏晉南北朝門閥製度》丶宮崎市定的《九品官人法研究》都有過論述,可參。

本站采用Cookie技術來保存您的「閱讀記錄」和「書架」,所以清除瀏覽器Cookie數據丶重裝瀏覽器之類的操作會讓您的閱讀進度消失哦,建議可以偶爾截圖保存書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閱讀的小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