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謝娘子請自重!(2 / 2)

冒姓琅琊 東周公子南 3348 字 2個月前

被王揚這麽一說,彷佛她真是不知廉恥般求著他娶自己,結果又被當眾拒絕!

她羞怒交加,隻覺受了奇冤大辱,一著急竟差點哭了出來!氣急之下解釋也解釋不清,隻是勉強憋出幾個字:“你胡說!我沒有......我根本沒有......”

王揚見此有些心軟,欺負小姑娘實在不是什麽光彩的事。可不欺負就要被查戶口,哥是黑戶,不經查啊!

 所以彆怪我不憐香惜玉了。

“謝娘子你彆哭,我不是說你不好,隻是天下好男兒多的是,何必單戀——”

謝星涵本來還沒哭,可被王揚這麽說,眼淚刷一下就流了下來,繡鞋一跺,便跑出門去。

“世侄女!世侄女!”劉昭趕緊去追。

王揚舒了口氣,隻要謝星涵不在就好辦了。劉昭一心向學,為人也很厚道,就算他要查戶籍,也比謝星涵容易搪塞。

......

“之顏啊,不是我說你,你怎麽這麽莽撞!人家是謝令家的女公子,怎麽可能.....怎麽可能自行上門,以求嫁娶嘛!”劉昭抱怨道。

“我也是,真是昏了頭了!我看她對我的事那麽感興趣,而您又介紹她身份,我還以為......唉,您和謝娘子說,我書呆子一個,讓她千萬彆和我一般見識!”

劉昭見王揚一臉“悔恨”的神情,便轉而安慰說:

“這件事你不用太過擔心,謝侄女不是小器之人,應該不會放在心上。”

王揚心想:那就借您吉言了。

“其實謝侄女不是對你的事感興趣,而是想問你戶籍地在哪,入沒入過當地的郡學。如果沒有,方不方便掛籍,入荊州郡學?”

“入郡學?”王揚疑惑道。

劉昭不好意思地說:

“我知道,憑你的學識,就算去國子學做博士,或者去竟陵王府做西邸學士,也足以勝任。再說以你的門第才華,自可平流直進,坐至公卿,根本也沒必要走明經策第這條路,隻是如今郡學確實遇到了困難......”

然後劉昭便把王館學的淵源,以及它和郡學之間的矛盾爭端給王揚詳細地解釋了一遍,而後說道:

“其實我個人榮辱頗不足道,隻是郡學上承的是荊州學派,而荊州學派最重《今文尚書》。可王館學卻要完全廢掉《今文尚書》,隻立《古文尚書》!

若真讓他們得逞,那荊州傳承已久的《今文尚書》之學將在我這一代徹底斷絕!

學絕道喪,此學者之大厄,亦學者之大罪也!”

劉昭起身整衣,對著王揚一揖到地:

“所以老朽為荊州學脈,請之顏掛籍郡學,代郡學出戰!若勝則天不喪斯文!若敗則時命如此,亦感之顏恩義,絕無怨尤!”

《尚書》記錄上古帝王言行,是儒家五經之一。

今古文《尚書》之爭是《尚書》學史中的重要事件,其過程甚為複雜曲折。

簡單來說是從漢代開始,《尚書》出現了兩個版本:

一個是由曆經秦漢兩朝的老儒生以先秦古本為底本,口述傳授,再由漢代通行的隸體字寫成,是稱《今文尚書》。

另一個是從孔子家宅的牆壁中發現的,用秦漢之前的古文字寫成,是稱《古文尚書》。

關於哪個版本是權威的問題,兩漢學者爭得如火如荼,由此衍生出不同的詮釋方法和學派,到了東漢後期,才逐漸有合流之勢。

可是在東晉時,有人又獻了一本《古文尚書》,並聲稱這才真正的古本!全書共有五十八篇之多!其中還有二十五篇是前所未見的!所以此書一經問世,便成為了權威版本,促使《古文尚書》之學大興,這也是王館學要裁撤郡學,成為荊州唯一官學的底氣所在。

王揚心知其中曲折,也很想幫劉昭的忙,可這裡牽涉不少問題。

————————

注:學界有一種意見認為《今文尚書》在兩晉之交已經亡佚了。其實未必。不說主流意見《今文尚書》托《古文尚書》而傳,也不說民間私藏這種無確證的推理,單說《隋書·經籍誌》載有《一字石經尚書》六卷,所謂“一字石經”即漢靈帝時的“熹平石經”,當時《今文尚書》是官學,所以刻的便是《今文尚書》。唐修《隋誌》載之,可見唐初官方圖書館(即秘府)尚可見今文尚書拓本,所以亡佚之說太過絕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