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甚可憾也(2 / 2)

冒姓琅琊 東周公子南 3017 字 2個月前

丫鬟吐了吐舌頭:“我就說娘子不會見,他非說王謝兩家......”

“誰?”謝星涵放下書,看向丫鬟。

丫鬟以為娘子被打擾得不高興了,急忙欠身道:“奴婢這就叫人把他驅走。”

“等等。把箋紙給我。”

丫鬟把呈上箋紙,謝星涵展開,上麵寫著:

“揚謹致書謝娘子左右:娘子無恙!劉先生筆錄之《尚書今古文指瑕》已成,予挾來欲請娘子一哂。不想貴府封門,朱門隙窄,拙作紙厚,不能相容,甚可憾也......”

謝星涵讀到這兒忍不住一笑,這憊懶家夥居然抱怨宅子門縫太窄,書稿投不進來,還說什麽太遺憾了,簡直胡說八道!笑完繼續看下去:

“貴府門人言明日再來,然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敢乞娘子憐予蹉跎之歎,開門一麵。臨門匆草,攬筆無次,書不儘言,王揚頓首。”

《明日歌》是明代詩作,其中流傳最廣的四句從詩體講,近乎於打油詩,以六朝文學標準言之,實在算不上什麽了不得的作品。但此詩的長處在頗有理趣,詞淺意達。謝星涵讀到這四句也覺得有點意思,嘴角微微一揚,向丫鬟道:“請他進來。”

丫鬟和小凝一聽都愣住了!

府中封門之日,謝絕賓客,從不例外,娘子竟然要破例!

“娘子,已經封門了......”丫鬟弱弱地提醒道。

謝星涵歪頭想了一下說:“開門,今日就不封了。把他領到這兒來。”

丫鬟低頭領命,掩住吃驚的表情。

謝星涵撫了撫頭發,又道:“小凝,鏡子。”

“是。”小凝語氣平常,去取鏡子,轉身之後,眼睛睜得老大!!

——————

注:文學的標準時移世易,宋代覺得好的句子六朝時未必覺得好,明代引以為傲的文章到了漢代很可能會被鄙棄。所以並不是所有“名作”拿到古代都會取得很好的反響。具體還要看當時的文學標準和審美旨趣。舉個例子,宋寧宗《開禧北伐詔》,開篇即是:“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

這樣的句子現在看來可能很容易打動人心。在我們現代的審美趣味下,此句可能會被收㣉名篇名句一類的選本,或者在網路中作為“很帥”的話被轉載。但其實還原到當時的曆史語境中,這並不是一個成功的草詔案例。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比類不倫,有失典雅。

按照當時的文學審美原則,皇帝禦宇,其言也神。蠢爾蠻夷,大邦為仇。堂堂王師,正大光明,中華正統,竟以匹夫為對,格調卑下。所以同時代的王應麟《詞學指南》評其“開禧用兵,詔諭天下,首聯雲‘匹夫無不報之仇’,何其陋也”。葉紹翁記其叔父初見此句時說:“以中|國而對匹夫,氣弱矣。其能勝乎?”(《四朝聞見錄?戊集》)此皆知文者。

現代讀者喜歡能被迅速納㣉到自身理解範疇中的句子。惟其如此,才更容易引起感情共鳴。故而陳寅恪雖極稱許汪藻《代皇太後告天下手書》,但也指出其名句(見作者說)“亦以語意較顯,所以特為當時及後世所傳誦”。(《論再生緣》)在現代的這種文學風尚下,“我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因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就是比“以德行仁,本性誠之固有;修文偃武,合經緯之自然”更受歡迎,就是勝於“月齊日以得天,而能久照;坤順乾而配地,是以廣生”這類現在看起來“無甚奇處”的句子。

但我輩所輕之文,還原到當時語境中,事實卻是甚受推崇。比如上一個句子,天子見後大為激賞,歎曰:“數句用經語,該括明備,非卿不能為,真大手筆也。”(《詞學指南》)這不是虛譽,而是那句用的文章技巧,極好地契合了宋代對詔體文寫作的文學要求,所謂真正的“王言之體”。

故而謝星涵見到《明日歌》,隻是覺得有點意思,但卻並沒有很推許,也就容易理解了。好奇南北時代文學好尚的小夥伴可以去讀《文選》《詩品》《文心雕龍》,三書畢,便能對南北朝時代的文學趣味有一個淺略印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