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解經(1 / 2)

【觀前提示:本章涉及到的講經內容全部為杜撰,僅為劇情服務。】

“禪者不思善,不思惡,各自觀心,自見本性,即可頓悟菩提。此為六祖慧能的悟道之法,唯有見本心之人方可以參悟佛理。”

“請問大師,這句話要怎麼解釋才好?”

“阿彌陀佛,此乃是六祖慧能參禪之言,貧僧將試為聖上言之。”

“所謂‘不思善,不思惡,各自觀心,自見本性’,即不以人道的善惡是非為思考的標準,要聆聽內心最深處真實的聲音,不要讓紛擾的俗塵的道德影響本心的真實表達,唯有這麼做,才能恢複人至高至純的本性。”

“依照大師的說法,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就是最好的?”

“阿彌陀佛,無有好壞之彆,隻是表達本心之人更能參悟佛理真諦。”

“既然如此,那朕問你,你說這不要去思考善,也不要思考惡,隻要追隨人的本心。但是如果有人天生便喜歡做惡事,他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依照大師的說法,這人是不是也是觀本心,見本性了?那這個惡徒到底能不能見到菩提呢?”

這番話問得頗有些尖銳,正在一旁記錄的顯賢都忍不住抬起頭,朝著清虛大師的方向望了一眼,內心底也在焦慮如何回答帝王這一問題。

隻見清虛大師並不慌張,隻是雙手合十,對帝王恭敬一拜,他過於肥胖,以至於仿佛一座晃動而幾欲坍塌的肉山:“阿彌陀佛,此為獸性,而非本心。”

“請大師解答。”

“看見旁人家的金錢而心生妒忌,看見旁人家的美妾而心生色念,這雖然是普通人於一瞬間湧起的想法,卻不能稱之為本心,自然也就不能見菩提。”

“如何不能稱之為本心呢?”

“阿彌陀佛。倘若以本能去論道本心,則天下蟲豸禽獸修道最快,,然而本心非本性,需要禪修冥想不斷思考,才能參悟。一個人隨意殺人乃是禽獸之舉,然而古之俠者,為天下蒼生、為仁義報答而殺一人,舍生取義,則為見本心矣。”

在黑暗中,忽然於沉默中透出一股無言的怒氣:“……所以依大師之見,荊軻刺秦王之舉也是見本心可頓悟菩提的?”

清虛不慌不忙,雙手合十:“荊軻刺秦是報償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得殺秦王則是秦王天命在身。天命在身,神佛護佑,故天誅殺荊軻以護秦王。”

暗處傳了一陣笑聲:“你這禪宗的神佛,到底比那些以萬物為芻狗的神仙好上許多,知道要護佑真正有大能大德的天子——如此,依照六祖慧能的說法,不是殺了人就是壞人?不是不殺人就是好人?要叩問自己的本心,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是不是?”

“聖上所言極是。”

“可是若依照大師的說法,迷思這麼多,反複思考或許可能得出不同的決定,要如何判斷哪些是出自本心的,哪些不是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